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1
简而言之,“丞相”是一种官职,“宰相”是一种称谓。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在相国(也称相邦)之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副手,秦朝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汉承秦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吕产之后西汉只有丞相。至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又改丞相为大司徒。
自西汉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二百余年间不设丞相,所以东汉绝大多数时间没有丞相这一官职,担负丞相职责的是司徒。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丞相,并由自己担任。后来的三国只有蜀设丞相,东晋初期设置过丞相一职。南北朝时期北朝较短时期设置过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两代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其行省也设丞相为地方官。明初设丞相,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丞相设置。
自战国时期设置丞相,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官职历史上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
2
丞相和宰相都是我们经常在历史典籍和古代小说、戏曲中见到的官职,比如曹操,比如诸葛亮,他们都担任过朝廷的丞相之职。那么,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所谓丞相,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文官的最高首长。按照字面意思,“丞”是副贰之意,比如县丞,就是副县长;“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傧相,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就由傧相来做。由此可见,丞相就是一个副官,谁的副官呢?皇帝的副官,代替皇帝处理朝廷的一切政务,这便是古代丞相的职能。
宰相最初与丞相不同,古代贵族家里最终要的事情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于宰杀牲牛,所以当时替贵族或者国王管理家庭事务的人就叫“宰”。
3
2004年,我曾参与"中国宰相馆”的文字撰写工作,对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略知一二,以下与大家分享。
一,宰相的起源
“宰”的意思是主宰,"宰"最早起源于商朝,是管理家务的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宰”,称"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宰”,称"家宰”,还有掌管一邑的宰,为"邑宰”,总之,"宰”为官员的通称。
相,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意思是说,宰相上对天子负责,下对百姓负责,政治丶经济丶军事丶外交揽于一身。统领百官各斯其职。
宰相起源春秋,是齐国的管仲创立了宰相制度,所以,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相。
4
宰相是一种制度和概念,丞相是包含在宰相范畴之内的一个具体官职名称。
举一个不完全恰当,但是有助于理解的例子:语文老师是教师,但是不能说教师是语文老师;同理,丞相在一定时期是宰相,但是不能说宰相是丞相。
宰相是对古代君主以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俗说法
宰相的说法取自“相”和“太宰”,源自商之伊尹和周之周公旦,二人都是辅佐君王并且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
最明显区别于“丞相”二字的“宰相”有以下几个:
汉代的大司徒、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以及清朝的军机大臣。
5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当然有区别!
一.丞相,是古代的官职,自春秋战国始,曾在不同朝代设置。
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帝王治理朝政,如战国七雄的秦丞相李斯,助秦王赢政扫六合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登上始皇帝宝座,并协助制定法度,统一度量衡,创制通用篡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实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得力重臣,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又如,民间奉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神人也,“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助刘备成就帝业,刘备白帝城托孤,甚而言之“视阿斗无助,汝可取而代之”,可见诸葛丞相位高权重之至,且死后活生生把刘皇叔昭烈帝陵,演变成武侯祠!
二.宰相,只有极少数朝代如辽国为官职,多数称呼并不是官职,民间俗称类似丞相职务,是历朝不设丞相职务时,行使丞相职权官职的代称;
6
古代丞相和宰相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一、丞相是古代最高官职的名称,是个具体官职,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人,他拥有仅次皇帝的权力,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职,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二、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宰是主宰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宰相是一种权力象征,对应到各个朝代有不同的官职都可以叫做宰相。
那么古代有哪些官职可以称之为宰相呢?
汉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位是百官之首,都可以称为宰相。到了东汉时期,刘秀设立尚书台,其长官尚书令就是隐形的宰相。
7
宰相与丞相猛一看是一回事,其实差别很大,两个称谓产生的时期,及内涵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宰相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并不是具体官职;丞相则是指具体官职,流行于秦汉,废止于明初。
宰相的历史沿革
宰相一词出现较早,宰即主宰,原指负责屠宰的人,相及相礼,指负责礼教的人。古代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负责祭祀的牺牲屠宰事宜,及祭祀流程事宜的官员地位很重要,分别称为宰和相。所以,宰相最早仅仅是指代,朝中地位最重要的一类官员,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官职。
宰相的称谓,后期还有多种不同称呼,如宰执、宰辅等,在春秋战国,不同的诸侯国,对宰相的称呼差异很大,比如,吴国称太宰、楚国称尹、秦国称相邦、两汉称相国、丞相。
到了南北朝以后,随着丞相制度的消亡,帝国由“单相制”,转变成“多相制”,一般,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都称为宰相。
所以,宰相只是一种泛称呼,而不是具体的官职,丞相是宰相的一种表现形式。
8
宰相,一般是泛称,就是指百官之首,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官员。
丞相是正式官名。
比如,秦和西汉时期,丞相就是宰相。东汉分丞相职务为三公,就是因为丞相权力太大,对皇权形成了威胁。那么,东汉的大司徒,相当于政务院总理,大司空就是司法系统主官,大司马就是军事系统主官,三位都是宰相。
唐代继承了三省六部制,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尚书令分设尚书左右仆射后就是四名宰相。其中,中书令草诏,侍中审核,左右仆射执行。
明代废黜中书省和宰相制度,形成皇帝直管六部九卿,就是皇帝+宰相。但皇帝能够处理完宰相那些行政事务吗?完全不可能。
9
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宰相是一种泛称,是指百官之首,是一种权利象征。那哪些官职有宰相的权利,汉朝时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种都可以叫宰相!唐朝时的左仆射和右仆射就可以看成左丞相右丞相的,我们看电视剧里管和珅叫和中堂,因为自从明朝废除丞相,后面就没有丞相了,那清朝就沿袭内阁制,那一帮内阁大学士开会肯定有个最大的坐在中间,所以称呼他叫中堂,用中堂替代宰相称呼,是一种名誉上的荣耀,是没有实权的。所以用最简单的理解,宰相是官职最高者的统称,而丞相只是下面一种具体官职的名称罢了!
10
丞相是一种职务,宰相是一种制度和职务,简单说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