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这首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两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怎么样?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2

谢请,这是唐诗里面别有特色的一首情诗。初读此诗犹如春风拂面,里面虽有淡淡的情愁,但哀而不伤,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美好情愫。简洁的词句里韵含了无穷的意味,这正是人间最美相遇的写照。错过的缘却成为一生至美的回忆。

3

崔护这首诗很值得玩味.前两句是寻春艳遇.后两句再寻不遇,诗有情节性.故事性.能引起读者对这前后情事的许多美好想像.唐孟棨在《本事诗》中讲了崔护这段故事.很可能是根据诗编故事.后来明清两朝据此出现多种杂剧,有桃花人面.桃花吟等.近代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编写了京剧《人面桃花》.讲唐崔护长安赴试未第.出城闲步到杜曲村.见一户桃花盛开.少女杜宜春轻启门扉.二人彼此倾慕.相别时杜以一枝桃花赠崔.次年春.崔再到长安.来访杜家.适父女外出未见.逐在门上题诗一首.离去.宜春归家见诗.思念成疾.一暝不醒.崔再至杜家.抚尸痛苦,宜春被唤醒.二人结成夫妻.当年关肃霜饰杜宜春。

尽管如此.但此诗不是叙事诗,而是抒情诗.它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驗,在偶然不经意间遇到某些美好事物而不重视错过了,过后有意追求时却己不可再得.这种体验人人都可能有.内容不同而己。其实这样的情节也可写成叙事诗的.但唐朝的人更习惯以抒情诗人的眼光和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4

是不是想到“纵桃花灼灼,花开十里,取一朵放心上,足矣。”是不是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桃花,总能想到很多美好的事。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阳春三月桃花红,春风十里纸鸢飞”,暮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一句,便是一整个春天。

这首诗,以桃花喻人,以桃花写爱情,“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1 崔护的撩妹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护名作,仅此一首,流传广泛,人人可诵,简单28字,或许只是即兴之作,却一诗留名。相传崔护入京赶考落榜,在郊外散心,偶遇一美丽少女,第二年故地重游,姑娘却已不见,便感慨油然而生,写下这首诗,贴在人家门上了。也不知崔护是有意还是无心,反正这首诗是出名了。

2 一比喻,人美,一对比,情真。

5

这首诗很有意境,桃花人面相映,若庄生迷蝶,不知自已是蝶还是庄生的忘我之梦境。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说梦醒…原来是黄粱一梦,不禁暗然一笑,自作多情,物是人非…

本人也胡诌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崔护早己遁入空,千树万枝菩提开,桃花多情笑春风。

6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首诗曾是上世纪80未,90年代初台湾电视剧《珍珠传奇》的主题歌。

是的。台湾电视连续剧,上世纪八十年代未。

7

好诗有画面,更具情节。崔护见美而欢,寻爱未果。哈哈

8

本人爱好文学,唐诗三百首,古代名人词选,中华文化大家谈,辞海都看多篇了,也常写点东西投往报社和电台,采用的也不少。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两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说这首诗好,我认为一韵到底可佳,可对仗不工整。诗中两次出现了桃花。这是诗歌的一种,不是四绝,五律,七律七绝,古人在写诗时灵活机动,以情抒情就是好诗。七绝对仗要求严格。两个黄鹂啼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误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西对东,千里雪对万里船,两个对一行很工整。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作者到山区看友人写的一首诗,他是诗,不是七绝七律。古代人写诗讲究意境,压韵,每首诗有两句对仗的文句就可以了,不必句句对仗,做到这点很难的。中国的文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永远流长。古时诗人写诗讲究压韵和平仄,我们现代人写诗不必严格要求格律十分严谨。格律是没有模式的。古代人开放,我们更要开放,古为今用,继续发扬中国文化,不必抱着古代韵律不放。我选用上述《唐诗》桃花一首,告诉网友,古代诗人写诗讲究压韵,不讲究对仗,我们写诗也不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古格律。写不出好诗。古代格律继承创新,才能写出好诗。(本人原创,不代表他人)。

9

我就喜欢这首恋旧诗,崔护这首诗,透过一种留恋的真情!包含着一股伤感,一股失落的心情让人难以释怀…还喜欢刘禹锡的怀旧诗,那种'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感觉也挺值得回味!第二句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不是两映红!一字之差意境减半!

10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此诗及其本事很有传奇色彩,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这首诗流传甚广,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晏几道《御街行》)再如:“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