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明朝小冰河期究竟有多可怕?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所谓“小冰期”,便是指全球气候经历的一个寒冷时期。根据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记载,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期,而与之伴随的便是四个王朝的覆灭,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则是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明清小冰期”时间跨度虽然长达数百年,但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那么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可怕呢?

△小冰期与王朝兴衰

“小冰期”的直接影响:气温寒冷,人畜多有冻死

“小冰期”期间,最为直接的特点便是天气严寒,而那种寒冷恐怕我们很难想象。根据史料和文献记载,当时就连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都曾结冰,而“夏寒”,“夏霜雪”这样的极端天气,更是屡见不鲜。

根据《江南通志》的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冻合,余姚江水冰合”。这里的“祁阳”和“余姚”,便是今天位于湖南的永州市祁阳县和位于浙东的余姚市,当时就连流经这两地的潇水、曹娥江和甬江都因冰冻而断流。

此外,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琼州府便是如今的海南岛万宁县;正德四年(1509年)冬,广州潮州“陨雪,厚尺许”,潮州则是今天的潮安、潮阳等县。对于如今很少见雪的南方来说,海南降雪尺许厚是种什么感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2

3

当时位于热带的海南岛都下了几次雪,椰子树、槟榔树和水里的鱼都被冻死。

小冰期是指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全球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在我国当时处于明清时期,所以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记载明清小冰期的史料很多,从文字里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尸横遍野、饿殍遍地的悲惨景象。还有一个角度能够感受到明清小冰期的威力,那就是位于热带的海南岛在明清时发生了数十次异常寒冷天气,甚至有数次降雪天气。

发表在《新东方》上的《明清小冰期与海南岛寒冷事件述论》从地方志里收集了关于明清时期海南岛寒冷天气的记载。

4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其实最早从元末就已经开始。当时的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人口锐减等一系列问题

百姓被冻死

当时的冷,是人们很难想象的。如今科技发达,我们有多种方式抵御严寒,可明朝的百姓却没这么幸运。那时的穷苦人家,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更别说御寒了。毫无疑问,明朝是有不少的百姓被活活冻死的。

交通被断绝

受天气的影响,明朝南方的许多城市,都开始下起了雪;不光河流结冰,地面同样如此。对于本就不发达的古代交通,这基本意味着断绝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粮食大幅减产

明朝作为小农经济,社会的收入较大依赖于粮食;而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南方水稻受损,北方小麦枯竭,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民间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老百姓没有粮食,填不饱肚子,民怨不断地积压,最终自然就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当时,明末全国各地起义军加起来一共80万,另一边的八旗军总兵力才10万……

5

虽说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都离不开其自身制度和统治的问题,就比如明朝所特有又明显的“党争”、“厂卫”、“宦官”、“战乱”等原因,但是往往“人祸”里也掺杂着“天灾”。明朝兴起有“天灾”的成分,而它的灭亡也同样有着“天灾”的影子,这里的“天灾”就包含了当时所处的小冰河时期。

何为“小冰河时期”?

“冰河时期”是有关气象方面的一个专用名词,它又被称为“冰川期”,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被冰层所覆盖,在此时期内地球的温度骤降,从而使得地球上的动植物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它又可以被分为“小冰河期”和 “大冰河期”,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小冰河期的气温变化比较温和,相对于大冰河期而言,小冰河期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但人类相对于地球来说也很渺小,即便是小冰河期,同样能给人类造成不小的打击。

至于造成小冰河期来临的原因,主要还是跟地球上太阳光的射入量有关,也就是说,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太阳的活动规律,当太阳活动减弱时,地球上太阳光的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温度降低。

6

能有多可怕?直接导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够可怕了吧!

7

可怕到可能会颠覆我们许多认知。

中国从元朝中后期到明末清初都是处在小冰河时期。

据记载,元朝开朝以来到被朱元璋推翻,发生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瘟疫20次。

而这次小冰河时期对明朝的影响可能更大。明朝从朱元璋立国到崇祯帝亡国期间,发生有记录的自然灾害1101次。后期的《阅世编》、《明史》、《清史稿》等著作都有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