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好汉住店为什么要自己打火做饭?
1
“有人的地方除了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悦来客栈。”,客栈在古代没有现在这么高大上。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和城关附近,为过往行贩提供简单食宿,费用低廉,因代为提供马料和停放行贩常用的载货马车故近代又名:大车店。
进了店,跑堂的招呼客人经常问的一句话是:“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住店好理解,什么是“打尖”?据说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经考证,“打尖”应该是“打火”。古代许多客栈,实际上没有厨师,客人前来,须自己去厨房做饭,要烧火自然得用打火石、火镰之类,所以称为“打火”。《水浒传》第六十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天明打火上路。”,可见古代许多客栈只提供住宿,并不提供伙食。“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看来,古代客栈貌似提供锅具租赁服务。
2
其实现在宾馆和酒店对是否提供饮食也不尽相同,有些就是单纯的提供住宿而不提供饮食服务,只有些比较大规模的高级酒店既提供住宿也提供饮食功能。
据记载中国直到隋唐初期,住宿客人仍有自备饭食的习惯。随着经济的繁荣,客店兼营饮食或专卖饮食的餐馆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
据考证从唐代开始,食宿一体化的风尚已经开始形成,人们外出已不再需要自备粮食。唐诗中“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间接说明当时的一些酒馆既经营饮食业,也提供住宿服务,食宿已经一体化。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但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当时客店应该是根据大小不同,是否提供餐饮服务也不尽相同。
3
这种小店在七八十年代,在河北山东还有,叫起火车马店,店里升有炉火,可以自己做饭吃,费用较低,当时五角一夜,就是这么低,当时由河北往山东运煤的小贩也舍不得住,而是走到哪就在車下铺个单子,和衣而卧,吃饭用随身带的过在路边搂一点草叶,温一点水,就着凉馍吃一口
4
晕,这些是和当时社会能提供的物质相匹配的经营方式,还真以为古人出门那么频繁哪?大多数人一辈子就在家门口转悠,旅店啥的根本没那么大业务量。
没有业务量的情况下,大多数旅店也不可能招聘一大堆服务人员24小时提供饮食啊等服务了。
只有极少数旅店提供这种服务的,例如宋朝首都的餐饮服务就极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