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好在哪,为何值得无数后人传唱?
1
谢请!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二首,我们常说的是二首中的“其一”,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全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注释:1.《凉州词》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凉州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2.万仞---这里是说极高的山。仞,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一仞约合八尺。3.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4.杨柳---《折杨柳》,古代的一种歌曲。唐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5.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2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写戍边士兵怀乡之情的诗,之所以好,或许正是因为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慷慨激昂的笔调使得这首诗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与众不同吧,且来细赏:
全诗: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也是后人经常提到的几首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一。
明人李攀龙将王昌龄的《出塞》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王世懋就不服,他说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要从王翰的《凉州词》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选。
清人王士祯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同样提到王之涣的《凉州词》,可见此诗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名《出塞》,是乐府横吹曲辞,原作二首,此为其一。此诗是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4
你好。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给唐玄宗。
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原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王之涣《凉州词》又名《出塞》。在传承过程中,有不少地方都并非原来面貌了
6
先请。再看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云间,万仞山,这些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但是,诗人现在哪里呢?无疑,是身临其境。杨柳曲在这里无法表达意境,黄沙漫漫,人迹罕见;内地杨柳依依,春花烂漫,在这里是无法见到了。但是,作为生活路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处于这种环境下,也为生活,也为国家。这时就要讲究一个胸怀。因此,我看到的不仅是环境的不适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人的胸怀。这里没有怨言,只有广袤的家园。
7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开元年间,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陆游。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这首诗有景、有声、有情。虽然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却没有一丝的悲哀和凄凉,沧桑而慷慨,壮烈而广阔。景:黄河、广漠、孤城、群山每一处景都显示的是壮烈、雄伟、广阔和沧桑。 声:羌笛也被称为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情:。“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开完年间,唐朝国力强大,军事、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人充满自豪之情。该诗正好反映当时的情景,边关将士没有怨言,在瀚海沙漠,高山林立之中戍卫疆土。苍茫雄壮的情怀,流传至今。
8
王之涣居说一生作诗万余首,仅存世六首,便有两首流传千古,王之涣的诗意境深远,大气磅礴,苍凉壮阔,短短二十余字就将万里景观展现于眼前,更为难得的是将哲理不露痕镶嵌于诗句中,读起来催人上进,引发无限想象
9
只有你真正到玉门关隘,面对茫茫大漠,才能体会这首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