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在大多人的印象中,“四书五经”是儒家典籍,代表了儒家思想内容,其实,“四书五经”在古代是规范的官方教材,所有读书人从开始识文断字,读的就是这几部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论语》、《孟子》分别记录了孔子、孟子的言行议论。《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这本书里的两篇文章,到了宋代,宋儒们非常推崇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孟并称四书。

对于四书如何读,朱熹也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读书要有次第,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朱熹所定的读书顺序一方面是从四书的内容出发,另一方面也是从不同年龄阶段出发读不同的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经”原本是“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因为《乐经》在流传过程中失传了,后世不得见,所以成了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春秋》在古时候是史书的名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之所以将史书称为《春秋》是因为古时候把一年分为两季,只有春和秋,所以,以春秋命名代表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是经过孔子删定的鲁国的《春秋》,当时其他各国也都有各自的《春秋》。

2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孔孟思想。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中国文人士大夫一直用其中的思想规范自己,譬如,《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直到现在也常常作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当然,四书五经的内容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3

均是先秦儒家经典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我无法从更深层次解释这个问题,但以我个人理解,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是中国思想集中爆炸的时代,时至如今我们仍尊崇孔孟之道,可见其权重如何。而且四书五经确实对执政治国之道、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做了充分详实的理解和说明,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后世采用儒家治国的朝代,自然对它们充满无限的崇拜和喜爱。

4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5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6

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论语》是孔子门人记载孔子说过的一些话,内容简短精炼,十分像今天的微博体。《中庸》是孔子的儿子子思所做,《大学》是子思的弟子曾参所做,《孟子》是曾参的门人孟轲所做。《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被朱熹拿出来独立成书。

五经是指《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周易》。它们都经过孔子的编辑和修改。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所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这些都成了必读书目。

7

“四书”是指巜大学》、巜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易经》、巜礼记》、巜春秋》。《论语》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以对话形式编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家经典,巜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巜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宋理学二程认为其非常重要就单列出来和孔孟之学放在一起称为四书。我们现在看到的五经是孔子晚年对这五部著作做了删定作为儒家教育学生的统一教材。

为什么四书五经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这是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基统治者的推崇的原因。

政治原因。春秋战国之前,国家的统治主要靠礼来制约人们的言行。周朝是典型的例子,八百年基业成就了中国朝代之最,周朝以后礼乐崩,以后的朝代证明靠礼已经没法稳定政权,到汉朝时罢除百家,独尊儒学,儒学成了正统之学,宋明理学更加推向了极致。更主要的是科考制度要求“四书五经”是必考科目,所以文人不学也得学。

“四书五经”本身原因。四书五经本身是中国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不论任何时代都可从中吸取营养,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人学习研究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推崇,更主要的是确实价值所在。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缺的不正是上面提倡的东西吗!

8

四书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诗三百,周易,尚书,春秋,礼记。大学,中庸是礼记分出来的。孟子是孟子的言行记录。论语众所周知是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诗三百是古代诗歌,尚书是上古历史记载,不过好像很多词义发生变化了,看不懂。周易更看不懂,不知道怎么学。春秋属于春秋帝王史,读春秋明大义,君臣贼子惧。

9

四书:《中庸》《大学》《孟孑》《论语》

五经:《诗经》《易经》《礼记》《尚书》《春秋左传》

四书是圣人一生精华巨作。是开取后人愚钝的鸿蒙典籍。

五经是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奇人,佳才的奇篇佳作,轶事。是维生,展业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