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庚子事变时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吏部侍郎许景澄和太常寺卿袁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从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到纵容庚子拳乱招惹八国联军侵华,其实大清国从上到下并非都是一条心,至少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吏部侍郎许景澄和太常寺卿袁昶这五个人是明确提出反对的。

1900年6月16号当天,慈禧太后组织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许景澄明确表态反对开战,当时许景澄认为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随后,许景澄联合袁昶联名上了一道奏疏,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在奏疏中,许景澄和袁昶非常明确的指出了进攻使馆的严重后果,那就是以一国之力对抗数国联合进攻,这无异于自取灭亡。许景澄和袁昶认为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自古有之。今天要杀公使,不仅有失天朝上国的气度,更是不合国际公法。那么现在要派兵围攻使馆,这简直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闻。绝不能采取此种极端做法来处理问题,一旦采用这种激怒各国列强的做法,后果不堪设想。以一国而敌各国,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

光绪皇帝不仅不支持对外开战,而且外国列强在对待废帝这个问题上,也是也极力反对慈禧废帝。端王载漪掌权之后,他和慈禧一心想废除光绪皇帝,独揽朝纲。在听闻义和团教徒“刀枪不入”的神话后,载漪一下子就找到了“扳倒光绪、教训洋人”的方法,那就是借着义和团向各国开战,打算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思想,达到教训洋人的目的。所以载漪再对待是否开战这个问题上,立场非常坚决,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

6月17日,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强行对各国开战,作为主战派载漪、刚毅、徐桐等人也随声附和。整个御前会议上,除了载漪和慈禧等主战派,其余人面色沉重不敢多言。只有徐用仪、许景澄、袁昶及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等五人含泪陈奏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五个人一致认为要严逞闹事的义和拳民,并放下身段与八国联军议和,这有这样才能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但是此举引来了主战派的极力对,载漪等人更是痛骂五人是奸邪,蒙蔽圣聪。

7月30日,慈禧太后发出上谕:“太常卿袁昶、礼部侍郎许景澄,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袁昶、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这五人,在历史上,被称作庚子五忠。庚子拳乱后,慈禧悔不当初,没有听五个人的良言,迫于列强压力,慈禧下令为五个人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