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描写鹧鸪声的诗句,有什么寓意?
1
谢请!让我来“唐诗宋词中描写鹧鸪声的诗句,有什么寓意?”这样一个问题!每当我徜徉在古典文集之中的时候,实在是从心底里由衷的赞叹古人的满腹珠玑和博学多才,且更深地体会到唐诗宋词的无穷魅力!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她们流传千年至今,依然感动着今天的我们。唐诗宋词历久弥新,在当代仍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它之文字表达的背后是“言志”与“抒情”,在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提升着我们的审美价值和人格境界,唐诗宋词实乃无愧于我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
恕不赘言,回到正题!唐诗宋词中确实有不少诗篇或诗句而言及鹧鸪的,就比如: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等等。
为什么鹧鸪的形像而屡屡的被应用在他们的诗文中呢?“鹧鸪”,因其叫声凄清、婉转、悲切、苍凉、哀怨,又叫声像极了一种拟声的语言“行不的哥哥,行不的哥哥!”因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特别是鹧鸪的雌雄对鸣、一唱一和,此也借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所以,“鹧鸪”在古典诗词(歌)中常有着特别的象征和寓意,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叙述:
第一、寓离别。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此借以常喻惜惜别情。唐·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第二、寓悲情。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
谢问答!
鹧鸪,似鸡而小,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别绪。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3
常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估计他写诗与酒有联系。也许,喝了酒后,思绪更活跃,才能尽兴!
4
谢谢先生的!
鹧鸪在词诗意象中,一般指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譬如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最后两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以及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等等都是这种意象表现。由于这种寓意没有争议,故不在为此解读与叙论了!
5
它的叫声“像行不行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6
鹧鸪,原本是我国南方农村唱见的一种小鸟,有点像野鸡,但体型比较小,颜色不是太鲜艳。由于鹧鸪总是在春天雨后鸣叫,叫声凄厉婉转,好像在喊“行不得也哥哥”。
因此,很多唐诗宋词中,借用这个鸟叫之声,抒发离情别绪,思念故人,表达怀念之情。后来宋词专门有比较出名的词牌名,就叫鹧鸪天。
写过鸟的诗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他写出了千古忧思,得了一个鸟名!
7
:鹧鸪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忧虑的感觉,听到使人烦燥。
8
南宋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其中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句!
这里的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
据《禽经》张华注:此鸟"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往北也"。这里可能影射南宋统治者一味南逃,不思北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鹧鸪是一种小鸟,叫声凄切,词人多用来抒发心中怨愤的词牌名。这里举一个文天祥客卿邓光荐的"鹧鸪词":为例。"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悖驮,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语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后来词人把它定格为词牌令,与七律有些相似,祗是后阙头句为两个三字句。如晏几道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楊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逄,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