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不是真的在马嵬坡被赐死?唐玄宗为什么救不了她?
1
??#原创首发# #头条首发#
△755年,即“天宝”14年,大唐王朝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烧杀抢掠,逼进都城长安,多行不义,不久被儿子安庆绪杀掉,势态有所好转。但是,部将史思明接着反叛,人多势重,于756年杀进长安。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悚不抵防,在众兵簇拥保护之下,从都城长安(今西安)向西边的武威方向转退,远离叛军,伺机重组力量。
△大队皇朝宫廷人马行至兴平县城的马嵬坡〈史上又称“马嵬驿”),古来就设有较大规模的东西往来人马车辆歇息的“驿站”。唐玄宗和宫廷人员在此停脚,缓解一下连日奔波的疲劳……
△这时,叛军就要追到,万分危机。正当唐玄宗起驾欲行之时,众将士在大将李光弼、郭子仪带领下,提出了“”保驾”条件,立杀当朝宰相杨国中这个奸臣,处死杨玉环。当即处理了杨国中之后,一贯会来事的太监高力士递给贵妃一条白色绸带,暗示体面的让娘娘归天。而此时此刻的唐明皇:“君主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长恨歌》)就这样,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于756年7月15日,在马嵬坡驿站自我悬梁自尽,划上了37岁人生的句号。
2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当白居易诗中的美人杨玉环,遇上了大唐巅峰“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隆基,一场让古今众人艳羡的爱恋随之诞生。杨玉环的“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让身为唐玄宗的李隆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御封杨玉环为杨贵妃。
从此,杨贵妃和唐玄宗这对恋人,终日厮守在只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过上了“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若是普通人也就罢了,但是唐玄宗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不理朝政带来的后果就是奸臣当道和臣子叛乱,昔日繁华的大唐走向了摇摇欲坠的边缘。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如狂风席卷大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流亡到巴蜀的途中,随行的有保卫皇帝的禁军将士和文武大臣。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士认为是杨贵妃兄妹导致大唐今日的局面,于是在马嵬坡突然哗变,斩杀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于是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结局,或许就是“自古红颜祸水,多薄命”的印证。
由于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于是“贵妃之死”蒙上了诸多疑云。关于“杨贵妃之死”主要有四种版本:
3
根据各类正史记载,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而唐玄宗不可能、也救不了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杨贵妃之死,对李隆基而言是“弃车保帅”的无奈之举:自己的性命都危险,还想保爱妃?
马嵬驿兵变的背景:瞎指挥引来潼关之败,李隆基仓皇西逃
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叛军在西进长安的过程中,被朝廷军队阻挡在潼关之外;在东南方向,则被死战的张巡牢牢拖住;而在北方,唐军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下,打得史思明溃不成军,黄河以北原本被叛军占据的十多个郡,纷纷杀掉叛军守将向朝廷投诚。多方夹击之下,中原的叛军处于被前后包抄的境地,安禄山甚至考虑放弃已经占据的洛阳,往北逃回老巢范阳。
但李隆基为安禄山送上了神助攻。
当时潼关唐军统帅是名将哥舒翰,他考虑到手下军队数量虽多,但很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而那些从各藩镇调来的老兵虽久经沙场,但由于是临时调集而来,各统帅间互相不服气、缺少整合,战斗力堪忧;而叛军则处于困兽之斗的状态,数量虽少,但战斗力不可小觑。因此他向李隆基进言:
4
杨贵妃是死是活,这己经是历史悬案,因为,当事者高力士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片言只语,现在的人们只能通过自身的感知来判断,这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唯物观。整理各种观点,目前能被大众接受的基本上有3个,一是真死说,二是替死说,三是逃脱说。
公元714年,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其实比杨贵妃年长)在范阳(今天的北京)起兵,直指都城长安,唐朝的军队虽然抵御,但仍不能阻挡叛军的进攻速度,唐玄宗率众西逃,准备到成都。当西逃大军行到马嵬坡时(今陕西兴平市西),土兵们集体哗然,首先杀掉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然后要求皇上杀了杨贵妃。这个突发事件,对于惊弓之鸟的玄宗来说,早己六神无主,杀吧,杨贵妃是自己的宠妃,早己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杀吧,士兵们又逼得紧,自己的性命都可能难保。
还是玄宗的宦官高力士看出了原委,他请旨将杨贵妃有自己处置,玄宗准旨,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屋里后,一个时辰后,命人将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抬出来,然后草草下葬在马嵬坡下,并对外宣布,玄宗己赐死杨贵妃,这时的唐朝大军才得以安静,誓死保卫唐玄宗。此时,已经是公元715年11月,己经是北方的冬季。
关于杨贵妃是否死亡,民间有多种传说,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坚持真死亡的人认为,玄宗下旨,高力士不敢不执行,并由军队监杀。反对者认为,玄宗下旨不假,但高力士杀杨有假,玄宗与高力士私下商量好放走杨贵妃,至于军队派人监斩,是问当时军队中下层军官及士兵,有谁能夠见到杨贵妃的容颜。那么死亡的人是谁呢?最大的可能当然是服待杨贵妃的宫女,有人会问宫女不怕死吗?其实在古代,这些宫女都是私人财产,她们宁愿为主子死亡以换取家族的荣耀。也有人认为高力士通过日本派到唐朝的使节,并通过该使臣将杨贵妃带到日本去了,近年来还有一个叫栗原的日本演员自称为杨贵妃的后代,关于日本一说,本人并不赞同,杨贵妃与玄宗生活在一起那么长时间都没能生儿育女,她到日本后就能生养?在当时医学条件下显然不可能。
5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葬于马嵬坡,在官方文书中,应已确定无疑。但杨贵妃不曾死的传说,在当时即已有了。有人说,她并没有死,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杨玉环被日本商人趁返国之机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有许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器物、庙宇、坟墓及好几本有关她的书。一说杨贵妃东渡,侍女从人,大多死去,杨贵妃到达日本后不久亦死。另一说,杨贵妃受到日本礼遇,还有一些故事留下。亦有说杨贵妃到了日本之后,仍有信息托遣唐使带给玄宗……
各种说法也不相同,从史书的缝隙中找线索,这都有可能。
马嵬兵变的最根本目的只在除去杨国忠,迫杨贵妃死,旨在损玄宗的尊严。验尸云云,叛军之将陈玄礼不会认真。再者,陈玄礼以一个军人叛迫皇帝之后,如再认真验看贵妃遗体,亵渎之罪大矣。这方面,史书所载亦已很明白: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说明他们并未去验看杨贵妃的遗体。
杨贵妃被缢,执行者是内侍们,可能缢至气绝而未毙命。以杨贵妃死而解围罢乱,皇帝不忍看,皇帝走后,贵妃复苏。杨玉环待人仁厚,内侍们定会设法救援。往返途中的寿王李瑁和高力士,肯定也会施以援手。所以不曾死也确系可能。
6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也许听起来有些让人无法接受,然而历史上的很多故事,确实就是这样让人心碎,比如唐朝时期的杨贵妃就是如此,原本她并没有招惹谁,只是因为自己长得太美,因此最终红颜薄命了。
马嵬坡之变中,唐玄宗无能为力,只能让杨贵妃成为替死鬼,可是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认为实际上马嵬坡之变中,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唐玄宗救了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在那样的情况下,是否唐玄宗真的可以救杨贵妃?
暴风雨前的安宁
杨玉环与安禄山两人玩得好生自在,自从安禄山成为杨玉环干儿子后,两人经常双双进入杨玉环寝宫,直到半夜之后安禄山方才离开,宫中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不过李隆基并不在乎,因为此时此刻,李隆基正在私会杨玉环的姐姐呢。
这边安禄山与杨玉环进行“洗三”活动,那边李隆基与杨玉环姐姐好不自在,他们都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这样该多好啊。可惜其中就有一个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他想要得到杨玉环所有,甚至想要得到李唐江山。
这个人就是安禄山,一个300多斤的胖子,此刻还正在与杨玉环嬉戏玩耍,杨玉环却并不知道这个胖子内心其实已经有了很多非分的想法。安禄山在宫中与杨玉环嬉戏几天后,悄然离开皇宫,李隆基还为他送行,希望他早日来宫中给自己跳舞,其实跳舞是假,主要是安禄山来了,李隆基就有机会去约会杨玉环姐姐了,要不然杨玉环可能吃醋就回老家,那样多尴尬,前边已经有过两次,李隆基内心还有点害怕的。
7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朝开始混乱不堪。与李瑁久婚不育,又被休之危,才主动靠近失去至爱的老皇帝。动机不良,终遭天谴,有何冤枉?安史之乱者叛乱口号就是清君侧,要收拾杨国忠一家,她能活吗?
江山美人二选一,她非死不可!
8
杨贵妃是不是真的在马嵬坡被赐死?唐玄宗为什么救不了她?这个问题小编仔细搜集了资料,系统的捋了一下,以下观点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杨“遂缢死于佛堂”。《新唐书·后妃传》云:“(玄宗)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比如“诛国忠”后面应加上一个“国忠”方能和下文的“已死”衔接上,再比如“缢路祠下”中的“缢”这个动作是谁发出的?换言之,是杨玉环“自缢”,还是别人“缢之”?倘若是“自缢”,谁为她“裹尸以紫茵”?这些问题初看起来似乎只是行文时的问题,实则不然,如果没有人对杨玉环的死提出疑问那还罢了,但现在偏偏有人对她的死亡与否(是否死在马嵬驿)提出了怀疑,《新唐书》给人的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旧唐书》在提到杨玉环的死时,虽然比《新唐书》要详细一些,但似乎也不是很详细。《旧唐书·后妃传》:“(玄宗一行)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关键之处说得也不是很明白:杨玉环是自缢的,还是被别人缢杀的?仍未交待清楚。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说:上(玄宗)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隶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说得是很明白的。杨玉环是由高力士杀死的,她死后,为使乱军心安,玄宗还命乱军头子陈玄礼等人验尸。
按理说,杨玉环之死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有些人却偏偏不想让这位美人就这样死去。这此人根据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总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杨玉环马嵬之变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当了妓女,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时所提到的逃往日本。前一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而且无任何正史、野史上的佐证,后一种说法因为是“出口转内销”过来的,而且又有“人证、物证”,所以粗看起来还煞有介事。但细一琢磨却也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力主杨贵妃逃亡日本的人所提出的人证、物证,没有一个可以证明是与杨贵妃有直接关系的,所谓日本的“杨贵妃墓”、“杨贵妃观音堂”,在中、日早期史料中均无记载。其次,几部被公认为是“信史”的权威史学著作都认为杨贵妃已死于马嵬驿,而且一致认定了其卒年(38岁)。
9
杨贵妃的确在马嵬被赐死。
756年6月14日,马嵬驿,太子李亨决定发动政变除去杨国忠兄妹,为此与禁军统领陈玄礼密谋妥当并实施计划。当时,唐玄宗一行约三千余人,李亨指挥了二千兵士且多为精锐,唐玄宗身边千余人含宫女、宦官、大臣,毫无抵抗力。因此,当杨国忠被杀后,陈玄礼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此时走投无路,惟有舍卒保帅牺牲杨贵妃,否则必将众叛亲离。又幸亏陈玄礼的目的仅在于“祸由杨国忠,欲诛之”,故达到目的后,依然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一直陪他入蜀直至返回故都。而李亨趁机发动百姓“遮道请留太子讨贼”,分兵至灵武后即位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故,唐玄宗不是不想救杨贵妃,而是没有能力救她。
10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往四川逃跑,当大军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六军不发,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最后唐玄宗逼不得已,只得缢死杨贵妃。
明明唐玄宗是皇帝,权力无边。就算军队逼迫,但实际上他要把杨贵妃保护起来,也并不是不可能。那些兵们敢于杀杨国忠,但是借他们一百个胆,他们也不敢对唐玄宗不利。可是唐玄宗为什么却没有保护弱女子杨贵妃呢?
(马嵬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