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中,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欺人之说吗?
1
谢请!
书法之中,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不仅不是欺人之说,而且是对书法中笔力遒劲的非常具象的说明。
在书法实践中,我们书写在宣纸上的书法作品有没有笔力,可以把写好的作品反过来看,如果有笔力就能看看到“力透纸背”的痕迹,如果笔力发“飘”,字就“浮”在纸面上,是看不到“力透纸背”现象的,如果不信,朋友们不妨可以做个实验,或者有条件看到名家真迹的,也可以看看是不是有“力透纸背”的情况。
至于说到“入木三分”,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王羲之写在木板上的字的墨迹能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能见到白底。现在我们虽然不能还原王羲之这个故事的真实场景,但对此历来书家都深信不疑,而且把它作为笔力的追求目标不断实践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书法中的笔力不是“蛮力”,也不是“死力”,而是有弹性的活力,有笔势的生命之力。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顿之则山安,导之则泉注”的力。
2
谢请!关于书法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解释必须自身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才能理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普通爱好者由于审美观的局限性无法理解,比如书法笔意中提到的“如锥画沙、屋漏痕”就是真正的书法家确实心领神会的也寥寥无几何况一般人!
根据个人练习的感觉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都是书写者用笔功力深厚,起笔、运笔及收笔时笔锋切入纸中所致,虞世南《笔髓论》中的八法即是对汉字点、横、撇,捺及竖画写法的具体描述,特别是在宣纸上书写时,笔锋会切入纸中,墨迹未干时字形有立体感,也是入木三分的一种表现,书法鉴定家往往会将法帖正面对光,看反面笔画中是否会出现墨线来鉴定书法的真伪,这条墨线即可代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同样书法作品水平高低也可通过看“墨线”的优劣来判定!
3
当然是一种比喻。
“力透纸背”或者“入木三分”指的是一些书法功底深厚的大师在创作书法作品过程中因技艺超群,挥毫泼墨之际其书写的力度拿捏的恰到好处,苍劲有余。能达到“力透纸背”或“入木三分”者必定是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后使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高超,只有技艺纯熟才能有“信手拈来”,也只有技艺纯熟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故,要想做到在创作书法时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就必须经过一番长久艰辛的练习书法,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并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
4
古人有条件好的,即习文同时习武,身怀武功,
有的练内气功,写字时可将气功发功于笔端,
加之有武功之人腕力指力,是常人的十倍,
所以,写毛笔字时如果正当精力旺盛,自可力透纸背。
当代之人练毛笔字,哪有这个条件,
5
力透纸背倒也不算虚妄,可是入木三分确实是有些过分!
书法是文人的游戏,比喻有所夸张还是正常的,除非是金老笔下的大侠拥有绝世的内功或许达到入木三分,正常的人用柔弱的毫锋想达到入木三分可以说是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入木三分确实是夸张,夸张得太过分了,但是,书法要求笔力绝不是夸张,一篇书法是否有笔力真的可以说是是否略有大家风范的标尺。
北宋的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其晋韵风格的书法也是晋以后最具晋韵的书法家。尽管如此,薛绍彭就是没有进去宋四家,以前的我是为之不平的,当我明白笔力的实质之后,就对此事释然了,薛绍彭的书法真的是笔力有所缺欠,可能有人说,他过分地学王羲之而没有自我,可是我说,他学王羲之真的比赵孟頫出色,赵孟頫,自己的也不多!
我喜欢有笔力的书法!
6
感谢头条提问。
书法中,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不是欺人之说,而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了解一下两个成语的出处。
“力透纸背”出自于唐代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清代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7
这本来就是语言上的夸张,不可过于追求!
初练字,那是少年时代,不论软笔硬笔,好像大家都在追求:有力度!以致于很多人的笔画都夸张,想来也确实挺有趣的!
更有甚者,某君为了力透纸背,用笔居然常常把纸划破了,大概是以示笔力遒劲!其实,少年,倒是容易理解的。
书法史上,我们知道古代有个大书法家,张旭,酒后狂啸,发酒疯,拿着自个头发在纸上肆意挥酒,醒后发现所画的草书行云流水,简直是神奇!
于是乎,他有个“张颠”的雅号,为历史上的美谈――
后来,有不少好事者,好的没学会――“吼书”、“头发书”等等,倒是跟张旭学会了。
8
在问题之前,先请大家看两张图:
这是两件作品的背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两件作品水平如何?的最后公布原作。
在书法中,“入木三分”当然是个比喻,它要表明的作品的线条要有力。那么,如何才能有力呢?
9
(声明:文中图片,均为笔者朱墨临摹示范)
有幸获邀,言归正传。????
1、这两个词只是形容而已,虽然夸张一些,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话说古人书论最喜借物言物,爱夸张,好绝对,这是任何艺术理论初期都会遇到的现象。
10
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从字面意思来看前者较容易打成这种,后者入木三分有点用夸张的手法,不管是接近现实还是夸张的手法,此两者都表现了一种书法境界,旨在表现对书法功力的赞赏,崇拜之情。
至于说欺人,就看你怎么对待这个事情,如果你能把它当作是一种形象的表现方式,那么,你就会把重点放在它们所修饰的本体上,而不是去探究这种说法的荒诞与否。毕竟,用一些修饰词用来修饰真实事物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但对于不接近的修饰只能说是画蛇添足,反而会让事物本身更加不招人待见。过于离谱那就不是好事了,无异于叶公好龙。
所以,无论是什么表达形态,只要你用一颗理智,明朗的心太去看待它,你就会彻底明白庸人自扰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