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最开始是不统一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自己的度量工具和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合,他也有意识地促进天下所有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斤和两的规矩也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再也没改过。

关于这个“把十六两”定为一斤,还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小故事。故事中记载道,当时秦国负责统一度量衡的不是秦始皇本人,而是丞相李斯,李斯其人极有才华,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在收到吩咐之后,很顺利地统一了货币的规制、量器的大小,还有基础重量单位的定夺。但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让多少两等于一斤比较合适?李斯陷入了纠结之中,因为既然两的单位已经定下来,换算起来好像随意一点也没问题,但太随意了又有失考究。

2

“古人规定十六两一斤”,至少从秦汉就开始了,但实际上可能要早得多,早到春秋之前。

何以如此,其中“隐藏”着古人的深邃智慧。

关于这件事,说得最清楚的,是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记述年代之长,涵盖方面之广,不仅在当时的中国,从那前后的全世界来说,也绝无仅有。

《史记》中有“八书”,记载了迄于汉代的“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八个方面的历史沿革及典章制度。

3

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开始,就规定,十六为两一斤,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直到建国后的一九五九年,才把一斤改为十两。其中度不长度单位,量是容量单位,而衡才是重量单位,所以关键在这个衡上。

大家数一下这个衡字是多少画,是不是有十六画,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但这却不是正确的,只是巧合而已。

秦朝为什么把一斤定为十六两,就要从制定度量衡的官员入手,他就是秦国的丞相李斯,度做为长度单位,采有十进制的换算方式,以尺寸丈为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改变。

4

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堪称“国粹”。杆秤由几个部件组成:一是秤杆,它粗的一端上有秤毫并且整个秤杆上镶有秤星;二是秤砣;三是秤盘。

秤砣也叫“权”,它是按轩辕星座表意制作,属星宿,是主雷雨的神。秤杆称作“衡”,象征紫薇星座,“权衡轻重”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

中国传统的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他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制13颗星花,每颗小星代表1两,每颗大星则表示1斤,定为13两一斤。其实这是用勾股定理来确定杆秤称量时的垂直度,以提高称量的精确度,这也是勾股的名称由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秤杆上又添加了“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为16两一斤,进一步提高了杆称精确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为计算方便,国家才把秤统一改为10两一斤)。

在做买卖时,商人手提着秤毫,提醒商人要明察秋毫,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一下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缺斤短两。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而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福禄寿星直接影响人的福气、财禄和寿命,旧时商业道德讲究诚信为本,出售货物克扣一两,减福;克扣二两,福、禄俱损;克扣三两,福、禄、寿全无。藉此警告商家一定要买卖公平。所以过去民间流传有“秤上亏心损阳寿,秤平斗满是好人”的说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诫我们,要买卖公平,生财有道。因此秤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过:“我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而这个说法已经超越了商市买卖,升华到了人格、品德的高度。

5

【谢谢大师兄相邀】!

旧制一斤十六两,俗称【老称一斤十六】,依据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为13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合为16星,每星代表一两,称为【公平称】,短少一两【折损福】,二两【折损禄】,三两【折损阳寿】。

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尚能忆起儿时那首关于《称》的歌谣:

天上星多月不明,

地上人多心不平。

6

这个问题我来,过去的人是很有学问的,怕商家坑人玩枝俩,耍心眼就拿日月星定量,其理由是北斗七星,南斗六郎,这不是够十三两了,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刚好十六两,如你缺斤短俩会遭上天报应,按规定少一两会短福,少二两会短禄,少三两会短寿,以次类推以示后人不要坑人,否则老天是不会放过任何人,

7

看了许多人的,我很不以为然。我觉得没有那么复杂,无论古人今人都把这事想多了。

其实,人类很早以前是没有度量衡概念的,但是在后来的生产,分配过程中慢慢发现”公平”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例如,两个人打了一头野兽,怎么分配才公平呢?很显然就是一人一半。而这时分配的基数是”两”,于是基本单位就出现了——”两”。

如果参与分配的人更多怎么办?那就继续分配,还是以”两”为分配方法,一直到最后真正达到”两”个人分配才算分配完毕。

可是,老祖宗那时还不懂数学,所以一开始只能用简单的一分为二的办法来分配。二就是”两”。于是古人就认为”两”是基本可靠而公平的度量衡方法。

8

1、 正经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六国旧制,统一度量衡,规定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先确定最主要的度量单位斤、两,之后再确定其他单位。

2、后来的演绎

十六两秤又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9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古代称为什么是十六两一斤,这是个科技史的有趣话题。

古人不知道牛顿力学,不知道重量和重力知识,所以没有现在的电子称等这些先进的玩意儿。

所以一开始,只能使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去知道一个相对重量,就是哪个轻哪个重的问题。

10

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从前商人的地位,古时候,人家并不看好商人,感觉那是下人做的事;再就是那时十六两制的老称,它以“星”来作为“斤”“两”的标志,这在中国早期的衡量单位中出现的,俗语“半斤加八两”也是因此而来;然后是十六两制的称,它是陶朱公范蠡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来定制那时的称十六两为一斤。意则是对那些道德缺损的商人的一种惩罚,如果“少一两就会损福;少二两就会损禄;少三两就要损寿了。”试想这样的毒誓还有谁会做。

说白了,那时定制为十六两就是为了引导商人们诚信经营,要公开公平公正经商,不要搞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