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余华的《活着》中,福贵的父亲死前的话有什么含义?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活着》这本书,是余华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和“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很多人也许不了解《活着》这本书在当代文学中所占的分量,但是当你捧起这本书,沉浸在余华细致入微又丝丝入扣的文字里,就应该明白这是一本读无数遍都能够有新的体会和收获的书籍。

余华的文字很简单,但是每一个字背后都别有深意。能够将现代汉语如此精炼地应用到小说叙述中,现在的作家中恐怕只有余华能够做到。

在《活着》这本书中,余华写到主人公福贵他爹徐老爷的死。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景,福贵他爹是拉屎的时候从粪缸上面掉下来死掉的。

临死前,徐老爷对前来扶他起来的佃户王喜说:“你先前看到了掉下来没有?”

2

人活着,反反复复,有苦有难,有喜优乐,凭良心活着,最踏实!

3

故事的开头就描写了福贵爹在粪缸拉屎的情节,徐福贵家是地主家庭,在那片地区很有身份地位的,大家都尊称福贵爹为老爷,先生。

福贵爹是因为从粪缸上摔下来而死的,在他死前他询问王喜:“你先前看到过我掉下来没有?”,王喜的是“没有”。这是这么多年福贵爹第一次从粪缸掉下来,也是唯一一次。其实这也预示着徐家的陨落。

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一个是福贵爹,一个是福贵,导致了徐家家道中落,福贵爹的离开拉开了福贵悲惨一生的序幕。这是福贵自己败家,不孝,任性,贪玩导致的人生轨迹,同时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不可抗拒的悲剧。

尽管《活着》这部小说将人世间的苦难分离都赋予了福贵,他亲眼目睹了至亲的离开,命运带给他的苦难,可是他依然努力活着。

曾经在《布鲁森林有棵树》中读到一句话: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观,那就是一种现实。

4

1、福贵的爹从粪缸上掉下来,佃户王喜说:我扶你起来?福贵爹说:不用了。你先前看到过我掉下来没有?王喜摇头:没有,老爷。福贵爹:第一次掉下来?王喜说:是的,老爷。福贵爹和黑小了几下,脖子一歪就死了。

这临终遗言有什么深意呢?和很多主旋律的桥段一样,身边一定要有一个人,听他说完最隽永的一句话,然后死去。这是套路化的写作,但有所不同的是,福贵爹的遗言不是清晰的人生断言,而是一首充满禅机的心灵鸡汤放送。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人设的话语。

5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余华《活着》第一回。

看原著,更深入。

福贵输完了家产回到家后,福贵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孽子,我要剐了你,阉了你,剁了你这乌龟王八蛋。

我们可以理解成这句话是富贵爹愤怒至极的一句气话。

因为福贵是徐家的单传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6

我惊奇地发现了福贵和他爹很象。他们有一样的品性,都是不折不扣的败家子。父亲把家产败了一半,然后福贵接着把家产败光;都干一些花花绿绿的事情;都把光宗耀祖的重担交给下一代。

这是巧合么?我想不尽然。是福贵他爹影响了福贵,是中国男人劣根性的一种延续而已吧。家庭背景是一个人的成长始点,他爹如此,福贵能“逊色”到哪里去呢?

对于福贵他爹和年轻的福贵而言,活着的真相就是极低精神层次地活着,毫无生命意义地活着,安稳地做一个乡下土财主。

福贵的妻子家珍和福贵他娘也很像。她们习惯于在家里没有地位的状况,并且对这种非正常状态习以为常。福贵他娘和家珍都习惯于对丈夫低眉顺眼逆来顺受。这是爱吗?她们会爱一个在外面胡闹的男人吗?她们会爱一个对自己拳打脚踢的男人吗?我看不是,仅仅是习惯而已。习惯了丈夫对自己漠视和施暴,也习惯了麻木地做一个典型的中国老式好女人。

她们是长期以来不正常社会的畸型产物。她们活着的真相就是麻木地不快乐活着。她们做人持家,相夫教子,不是因为爱,而于由于习惯和麻木。她们只是机械地活着。

尽管福贵前半生“风光无限”,穷奢极欲,但他后半生的遭遇却让他生不如死。在这里,我看到了命运无常。

他爹死了,死于拉屎:我看是被福贵气得憋死的。他娘是病死的,他正要去抓药,却被抓了壮丁:与其说死于疾病,也许更多是死于乱世吧。他儿子有庆死了,被抽血给难产的县长老婆,失血过多死的:这种死让我觉得比前两种都残忍。女儿凤霞死了,死于难产。女婿死了,死于工地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家珍终于熬不住了,也死了。最后死去的是孙子苦根,饿极了,拼命吃豆子,撑死了:其实他是死于饥饿……

福贵家人的生命都结束于非正常死亡。这难道是巧合么?我在这里除了看到了命运无常,还看到了一个非正常的社会。

福贵姓徐。徐福贵在经历了所有亲人的死去之后,他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活着:他把在屠夫刀口下买回来的老牛也唤作福贵,天天跟牛福贵说话,告诉它,牛福贵,牛家珍、牛有庆、牛凤霞、牛二喜、牛苦根都在很努力地干活,让牛福贵知道干活的不止它一个……徐福贵用这种方式来实现他一家人的团圆和幸福。也许徐福贵终于获知了活着的真相: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

我还是认为,活着的真相是希望:希望使人身处逆境而 不屈,希望使人遭受苦难而不倒,希望使人能面对死亡而依然顽强地活着。

附《活着》简介:讲述的是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名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存于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继而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亡故,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了。亲历这数番亲人的死亡,福贵老了,他的人生点缀也被剥夺得差不多了,“活着”———最后终于成为他人生最大的“奢侈”,故事也至此结束了。

7

知人论世。先看看徐福贵的经历。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余华家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其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8

真实的贫苦的底层人,很少能做到福贵的心态的。他们会出现更多碎嘴,攀比,嫉妒,贪婪,惧怕,对儿女的利益心,惧怕贫穷会有股提防和酸楚劲。去农村走一圈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都是那年代遗留下来的普遍风气。

9

在《活着》这本书中,余华写到主人公福贵他爹徐老爷的死。用了一个非常熟悉但又特别的场景,福贵他爹是从他拉了几十年屎的粪缸上面掉下来死掉的。

临死前,徐老爷对前来扶他起来的佃户王喜说:“你先前看到了掉下来没有?”

王喜说:“没有,老爷。”

徐老爷又问:“第一次掉下来?”

王喜说:“是的,老爷。”

10

这些年几乎不买书了。

《活着》是为数不多的,看过数遍依然愿意买回来翻看的文学作品。

关于福贵的父亲,我内心对他充满敬意。

福贵在赌场败光家产后,父亲并没有过度责怪他。他首先自我检讨,家道中落是起始于自己的败家行为。这很不容易。人性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所有圣贤说、社会道德规范其实都是争对人性弱点而设置的提示与警醒。

福贵的父亲做了一件很牛的事。他选择变卖家产换来铜钿,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福贵自己一担担挑着去偿还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