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三代是禅让还是政变?
1
我们知道,在太古社会时期,,出了三个有名的帝王“尧、舜、禹。”他们的天子之位都是由前任禅让而来的。尧和舜都没有把天子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禹成为天子后,就成立了夏朝。本来他也是把天子之位传给伯益的(颛项和少典氏后裔)。但是他的儿子启通过一些武力手段最终当上了夏朝的最高领袖。这也是禅让制过度到世袭制的标志。中国古代也正式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世袭制度。
尧、舜和禹他们自己都是有儿子的,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呢?原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天子的继承人都要由各部落组成的联合会选举产生,原天子有提名权(不能提名自己的儿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确立好了接班人了。
那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王权的不断加深,社会私有制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作为三个帝王(尧舜禹)的后代们,可能也想过通过军事政变使自己最终坐上“龙椅。”我认为都会有这种想法的。启不是最终成功了吗?
当然,在那个时代,禅让制还是社会主流的时候,继承大位的条件还是看谁的功劳最大大。不然,纵使你是皇帝的亲儿子也不行。
三代禅让,千古佳话
要问尧、舜、禹三代帝王是不是禅让而来的天子之位,我想说,那一定是的。
2
尧舜禹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遥远,要想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也并无过多真实史料,只能靠零星记载和民间传闻。暂且就我说知道了解的,尧舜禹三代权利的传承,来说说之间的关系。
一、尧传位于舜
相传皇帝之后,在中原大地上,逐渐崛起了诸多部落,他们不管是人口、面积,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些部落的首领,掌管着各自部落内的一切资源,并代表部落外出与其他部落进行谈判。到了后来,这些部落觉得,单独存在的话各部落之间会经常发生争斗,还不如组成一个部落联盟,从而避免争斗。于是,在经过一番上商议和讨论后,起初,推举了年纪比较大的“尧”做了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后来,尧的年纪随着一天天增大,便产生了推选下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的想法。他的手下知道后,及开始推荐尧的儿子丹开,让他做新的部落联盟首领。可是,尧听了后,摇了摇头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太过于武断,还喜欢欺负别人,并不适合当首领。
这时候,又有人推荐了一个叫做舜的青年人,说他品性很好,很热心肠,适合当首领。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对他考察了一段时间,最后发现舜确实是个能干且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把部落首领位置传给了舜。
3
《史记》记载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人,“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从司马迁的记载推断,尧舜禹他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也就是说如果是禅让传位的话,也是他们亲戚间的互让。
尧把帝位让与有德的舜,舜又把帝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开创禅让制他们间的和平禅让是后世史书中记载的主流观点,也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文人、统治阶级也大力宣扬他们的美德。不过,他们是否是真的禅让传位,渐渐引起人们的怀疑。
三王以来父子、兄弟因王权的争夺而互相厮杀的诸多例子似乎动摇了和平禅让的可能性,况且虽然尧舜禹之间是亲戚关系,但都隔着好几辈人,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骨肉手足间都会反目成仇。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为了争夺王位杀了自己的哥哥;素有千古一帝明君之称的唐太宗,也亲手射杀他的哥哥。像子弑父,兄弟相杀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很难让人不怀疑难道同样是人尧舜禹他们就有一点私心吗?
《竹书纪年》的出土记载了与传统观点相反的另一种真相,那就是尧舜禹之间并没有禅让,而是他们通过暴力争夺的方式取得帝位。
4
尧舜禹禅让王位,是权利交接的和平演变 ,是一场家族内部的权利争夺。
据《史记》记载,在我国古代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由大家共同选举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来担任,这种不以血缘关系传承的制度,是相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公天下。这种传承制度倍受儒家推崇,最著名的就是尧舜禹禅让帝位的事迹,那么他们真的没有血缘关系吗,这种传承真的就是公天下吗?
首先,尧传位给舜,舜不是尧的儿孙,舜又传位给禹,禹也不是舜的儿孙,这是真的。但是要说他们没有血缘关系那就不是真的了。因为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同源不同枝。据说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儿子,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包括自己的土地、人口和军队。尧舜禹就分别是这些人的后代,尧是第五代,舜是第六代,禹是第七代,原来所谓的禅让制都是一家人,这种选举应该叫选择或者争夺。
其次,这种传承也并不都是自愿的,有时更是无奈。尧首先是把舜招为自己的女婿,然后安排他辅佐自己处理部落联盟的事物,可是舜逐步掌握了联盟里的实际权利,连尧也拿他没有办法。尧去世后,也并没有直接安排舜继承自己的位置。在尧的儿子丹朱守孝期满三年后,舜流放了尧的儿子丹朱,这才继承了帝位。我们也可以理解舜是从丹朱的手里篡夺了帝位。
舜把治理洪水的任务交给了禹,大禹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治理了水患。这时禹的名望和实力都达到了顶峰,甚至超过了舜。而舜的儿子能力平庸,根本没有办法和禹抗衡,舜传位给禹只能说是无奈之下的明智选择。
5
在千年前的西晋,有过这样的一本史书,名字叫《竹书纪年》,这本书并非西晋所著作,而是在当时出土的关于春秋战国的史书,在这本书里,对于所谓的“禅让制”也有着相关的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意思就是尧帝因为无德,然后被后居者舜所囚禁,自己当了新老大。原来尧是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但舜势大,发动政变把尧给囚禁在一边,还流放了尧的儿子丹朱,自己抢夺了帝位。
通过抢夺上位的舜晚年也是不好过的,这和动物其实是一个道理,一个狮群总会有新狮王和老狮王,而此时的舜就是那个老狮王,大禹就成了新狮王,大禹治水有功,威望很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政治力量,后来也同样是发动了政变,将舜流放到了南方,自己取得了帝位。
除了《竹书纪年》的记载,李白更是在诗里写道:“尧幽囚,舜野死”,也是禅让制的真实写照,因此,所谓的禅让制可能只是后世对那个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人们的一种思想,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知道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觉得其实有时候挺悲哀的。
到后世三国魏晋时期,有这样一位才子对于禅让制有着显白的说法,这个人就是曹丕,曹丕的父亲曹操一生没有篡汉自立,而曹操刚死,曹丕就篡汉自立了,他在禅让仪式上就说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汉献帝禅让给曹丕的历史,其中的猫腻我想各位都知道吧,那是禅让吗?显然不说,曹丕的这句话也是直接把禅让制的窗户纸给捅破。
6
这个问题好,又不好。
若说禅让制,符合历史记载
若说是政变,又符合历史规律。
尧舜禹,离我们时代太远了,我们只能猜测而不能胡言乱语。
因为不论是禅让制,还是政变,尧舜禹都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君王不可替代的。
7
禅让其实是一个谎言
禅让在儒家经典和正史中都被美化为正统德政的象征。其实,禅让真的如同天鹅绒那么纯洁美好吗?不然!历史真相就是那么残酷----禅让其实是一个谎言。禅让在儒家字典里代表着上古圣贤政治,在孔子门徒一厢情愿的梦想中,禅让让儒家道统战胜政统的标志。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执掌政权的领袖同时也应该是道德的完人,这就是所谓的圣人治国。按照这个逻辑,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人治国的标志性人物,只是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以后,这种政道合一的政治模式才被破坏。
揭开谎言的面纱
最早对尧舜禅让提出质疑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后脱口而出一句:“舜禹受禅 我今方知”。曹丕以自己的现状去体会出当时舜禹的情况,一下子就用轻身经历的事实击碎了尧舜禅让的美丽政治神话。
一本有别于正统的异类史书《竹书记年》也说过:“昔尧德衰 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8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五帝本经的故事。“尧舜禹什么关?”如果一问,大家怕是要笑了。上古之君,相继禅让的关系。尧为舜之岳父,禹曾为舜之臣。这话没有什么错,至少在传说中是这样的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尧舜禹的“禅让”享受着极高的美誉,不仅是历代托古改制的最佳借口,还是诸侯篡位的遮羞布,更被誉为古代的“民主”先声。其实,任何一个人的上位,都是利益集团内部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从尧舜禹三人的关系,我们也可窥见现今“民主”的一角。
自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取代神农氏登顶帝位之后,天子位一直在其家族内部传承。黄帝传位给他孙子高阳,也就是帝颛顼。高阳死后,帝位被他的“族子”也就是皇帝的曾孙高辛所得,这就是帝喾。帝喾死了之后,他那个叫“挚”的儿子继位,因管理不善,被大臣们罢免,他弟弟放勋上位,也就是尧。这么看来,尧其实更像是宫廷政变的最终受益者。
书上说,尧因为儿子丹朱顽凶,而从民间挑选接班人,他找的这个人叫姚重华,然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舜。舜呢,也因为儿子商均不肖,而重新挑选大能做继承人,这次选的人我们都知道,是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禹的名字叫姒文命。
暂且在这儿打住,我们来看看舜和大禹的身份。按血统(黄帝-玄嚣-蟜极-帝喾-挚/尧),尧是黄帝玄孙;舜是黄帝的七世孙(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禹是黄帝的玄孙(黄帝-昌意-颛顼-鲧-禹)。由此可见,尧和禹是远房兄弟,而舜则是他们的玄孙,他们之间不管是谁当天子,都是家族内天子位的传承,不存在什么传给“家外人”的“禅让”。有人以这种排位关系,认为舜不可能让位给大禹,他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白胡子的孙子,学步的爷爷,年龄和辈分是不搭界的。
9
黄帝以后,华夏部落联盟吸收了夷人中的一些部落,发展到黄河中游的大平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也更加完善。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首领日久,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的问题。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为继承人。尧对舜先进行了三年考核,使他办理各种事情。认为可委以重任,然后命舜摄位行政。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首领。舜即位后,也用同样方式,荐举经过治水考验的禹为继承人。禹继位以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复以伯益为继承人。以上尧舜禹通过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称作“禅让。”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的平均分配食物。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了上古的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所以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对禅让持怀疑态度。比如《山海经海内西经》、荀子的《正论》、韩非子的《说疑》、《竹书纪年》等著作对禅让提出怀疑。认为尧舜禹是通过逼迫、囚禁等方式取得的帝位。主流观点还是禅让的提法。
10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提问。
尧舜禹时代是上古非常久远的原始社会。我们能够得到那个历史年代的信息,都是通过考古,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很多事都是靠后人的猜测。即便有文字记录的年代也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真实的历史。所以今天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能是通过我们得到的信息加以判断和评述。只是茶余饭后的讨论。并非是真实的依据。
以下都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原始社会想要世袭或沿袭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是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才可以。我们把原始社会的人类的生活形态与动物世界进行对比。就会有很明确的参考。
我们以狮子为例。一个狮群只能有一个雄狮。而这个事情的所有的实物分配都是由狮王来决定的。而这个狮群一旦有了雄性小狮子的诞生。狮王一定会在他成年之后把他赶出狮群。除非落败。这就是残酷的自然法则。而被驱逐出家族的小雄狮。也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去抢夺其他是群的首领职位。或者自己独立生存。直至自己的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