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的全文与翻译
1
《诗经邶风击鼓》的全文与翻译
全文:
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译: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出自:先秦 佚名《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主题思想:
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厌战情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
3
《诗经·邶风·击鼓》 翻译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镗(tang同嘡):鼓声。其镗,即"镗镗"。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或者说在国内修筑土城.漕:地名。孙子仲:邶国将军.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忡:忡忡。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于以:于何。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于(xū)嗟(jiē):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活:借为"佸",相会。洵(xùn):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4
5
6
《诗经》全文及翻译
已发
-
以上是关于诗经邶风击鼓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