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古代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马上又到了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最注重传统,古人对中秋节也有很多的讲究,但是我们现在延续下来的传统已经很少了,所以我们现在来看古代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应该也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吃月饼

首先,先在这里感谢一下头条大大,在中秋之前将月饼送到了,作为一名东北人,收到月饼后我是老泪纵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致的月饼,还送了刀叉!用刀叉吃月饼,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这是哪个地区的习俗,纵横读书少,走的地方不多,让大家笑话了!

大家都知道的传统就是吃月饼,即使是放到现在的中秋节,还有很多出售月饼的。关于月饼来历,据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时,杨贵妃觉得他们吃的一种饼很好吃,就叫它为月饼。

2

老北京中秋节供兔儿爷的习俗

老北京每逢中秋节都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好友送兔儿爷的习俗。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吉祥。很多老人儿认为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和保护神。

古时候,玉兔是老北京祭月活动供奉的神仙,因为传说玉兔在月宫捣药嘛,过去老北京春秋季多发瘟病,老北京人就认定玉兔儿能保佑人间无病痛之苦,所以有了供奉玉兔儿的习俗,“爷”也是对被供奉者的一种尊称。让小儿女跪拜兔儿爷,求个健康平安。

最早关于祀拜兔儿爷的记载,出现在明朝末年纪坤的《花王阁剩稿》中。到了清朝,兔爷崇拜已经衍生出儿童玩具,兔面人身,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

3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节日气氛十分浓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这些习俗是从古代流传至今,还是新兴起的呢?

说起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明清时期成为和春节有同等的节日。而古人,在不同朝代,过中秋的方式也大有不同。

1、唐朝

吃月饼:唐朝中期,中秋节开始了吃月饼的传统。据《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而到了宋朝,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鲜美,还会在饼面上设计各种与中秋节传说有关的图案。

4

中国古人对月亮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不仅历法采用的太阴历,而且在大量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描写月亮的。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团圆,代表对家乡的思念,代表对亲人的思念。

因此,古代中秋节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是一个庆祝丰收、喜庆团圆的节日。古人过中秋节也一定会吃月饼,也一定会吃一顿大餐,也一定会和亲人好好聚一下,还会祭拜忘亲,祈祷丰收,放孔明灯,放愿望船。

5

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严重的把中国传统文化遗失。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已经慢慢的走下历史舞台。西方文化正在一点点的代替了中国的古老文化,这一点值得国家决策层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尽量把遗失的东西,一点点的找回来。不然以后中国,会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祖国的根源。

6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实际上“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圆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也要一样。

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这个时候流行的习俗是赏月和吟诗作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唐玄宗李隆基,相传唐玄宗曾在梦中游览月宫,并得到了名传天下的《霓裳羽衣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朝各级官员开始自觉学习“赏月”风俗并吟诗作赋,在此感染之下,民间百姓也纷纷仿效,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从此开始流行!

到北宋时,官方正式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并进一步出现了“拜月”的习俗,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当然放天灯是也必不可少的,我们现在一般称作“孔明灯”,然而在古代,纸张并不算便宜,富贵之家可以用纸糊几个天灯,农家孩子则多用南瓜、柚子、橘子做灯聊表心意。

7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古时候称之为仲秋,现如今,被称为中秋节。

来来来,普及一下常识~“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作为这么重要的一个节日,少不了文人墨客在欢乐微醺之时矫情一番:

比如:

鼎鼎大名的苏轼,中秋时在密州脑洞大开,月下探寻哲学真理,写下了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

对于古代过中秋节的场景记载得最多的朝代是南宋,南宋的首都是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历来都是人文圣地,其繁华景象非他处可比。据史书记载,在中秋之夜,上自皇室下至贫穷之家,都有设宴赏月的习俗。皇宫中的宴会有乐队伴奏雅乐,可谓高贵豪华。而豪门大户登高楼逛轩之上,一边大排筵席一边饮酒高歌。如果是一般的中产阶级,就在住宅的月台上安排家宴,子女团圆共度佳节。至于穷人家,哪怕典当衣服也要买酒欢度节日。等到晚上的酒宴过后,临安城便迎来了全民游玩狂欢之夜。这一夜大街上的买卖一直要延续至第二天凌晨,尤其是点心铺、胭脂香铺这些和喜庆氛围有关的店面都将各色货物陈列出来,史书里记载这个场面寥寥几句就把场景勾勒出来了——“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竞夕乃止”。游人们“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此外在临安的中秋夜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在钱塘江上放灯。在宋代,钱塘江潮水数次侵蚀城东的良田,人们为祈愿平安,遂有此举。数十万盏水灯浮满江面,有如繁星一般灿烂,这种场面在现在只能靠想像了。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的人文气息得到了发展,这个时期中秋节的风俗又有了不同的变化。同样是杭州城,中秋祭月的祀品除月饼、方柿、石榴、栗子等食品外,到处还挂满了彩灯。人们主要赏月的地方有西湖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及凤凰山上的月岩这些优美的景点,而苏堤之上更是“联袂踏歌,无异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