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沈括的贡献有哪些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沈括的贡献有哪些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其贡献主要有:

1:沈括治水2:沈括很有环保观念,很早就指出我们不得随便砍伐树木。3: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沈括,最早描绘石油形态与开采过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烟尘代替松烟制墨的也是沈括。4:绘制地图5: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6: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7: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8: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9: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10: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等三种。11: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12: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的观点。13: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1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

2

科学家沈括有什么贡献

沈括是中国古代罕见的科学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今人十分推崇。但政治上他却软弱卑鄙,但求自保却往往弄得难以收拾,这似乎说明科学家从政,实在不是什么好路子。 沈括:瑕疵和光环并举杨府在北宋那个崇文读经、吟诗填词的主流时代,理科被视为末学,甚至被讥为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却才学绝世,兼擅文理,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评价他说:“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但是,沈括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之中。在科技领域独步千古,作出重大贡献的沈括,为什么史家没有单独为他列传?为什么会才高名微,生前身后痛遭非议,寂寞身后呢?治世之能吏,谗佞之小人北宋建立伊始就推行“不抑兼并”政策,放任地主、官僚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纳赋税的特权,致使农民起义频仍;冗官冗兵众多,官僚机构庞大臃肿;每年贡俸给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严重的外患和各种交织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根基,如此情况下,变法改革势在必行。但当时朝廷在对待民生、解决危机的路线问题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尖锐的对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坚决主张变法图强,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却抱守祖宗之法,百般阻挠。两派势同水火,都想在朝廷上争取更多的同盟,此时的百官僚属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要么支持变法,要么反对变法。最终,王安石获得神宗的信任与支持,改革之举已是顺流之势,无人能挡。此时的沈括已在昭文馆工作了好几年,且与王安石交往甚密,甚至经常与之放言纵论时事,就富国、强兵、安民、定邦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交换意见,政见又惊人地一致,因此,沈括自然成了王安石的同盟。沈括不但在口头上表态拥护,而且以自己卓越的才学和能吏的干练本色不遗余力地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为推行新历,沈括毅然决然地在司天监进行变法,罢免了六名墨守成规的旧历官,将平民出身、实践经验丰富的盲人历算家卫朴破格提拔,让其领导改革历法工作。在王安石的支持下,沈括历时五年修成了“奉天历”,新历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为推行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公元1072年,沈括积极主持汴河的水利建设。汴河是从京都开封经淮河入运河,到达江南的唯一水上通道,战略地位重要,但多年疏于治理,淤积严重,大大影响了流域内的农业灌溉和航运。沈括实测了汴河下游到淮河两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采取分层筑堰技术,用了四五年时间,造淤田1.7万多顷,不仅让农业得到发展,使人们感到变法的直接好处,而且使汴河再现了“过尽千帆,斜晖脉脉”的美丽景象。为贯彻落实王安石的富国强兵法,沈括又研究了军事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等学科,完成了《边州阵法》等重要军事著作,并研究了熟铁和钢铁的性能,改造了军器,制造出“柔薄而韧”、“强弩射之不能入”的铁甲。为研究军需粮草的供应和部队的调动,他还发明了“隙积术”、“会圆术”等数学运算方法。熙宁八年(1075年),沈括出使辽国办理边界交涉事宜。在此之前,辽国曾擅自在两国边境归属有争端的地区派驻官员,辽使萧禧更是恶人先告状,到东京要求宋廷确认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一带30里的地方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却无法反驳他,双方争执了几天都没有结果,宋神宗只得另派沈括去谈判。沈括首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们背熟。沈括一行来到辽国后,对辽方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且有凭有据。经过13天6轮的艰苦谈判,沈括不辱使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辽国不得不放弃对北宋的领土要求。在南下归途中,沈括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每经一地,就把沿途的民风习俗、地理形势、关隘险要一一详加记录,绘成地图,献给朝廷。宋神宗认为沈括建有大功,遂拜他为翰林学士。王安石也因此对沈括相当倚重,委他为访察使,又委为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权三司使,派他外出考察新法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如何。不知沈括是性情懦弱,还是多思少言,不喜抗辩,他从不违上,甚至还顺竿上树,谄佞媚上,每每回京都是报喜不报忧,极尽攀附之能。变法里面诸多不合理的事项,只要王安石决定要执行的,他无不极力附和。其实新法在执行中已经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并没有达到“因天下之为,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目的,朝廷内外破坏和阻挠变法的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勾结,致使新法贯彻不力,民间怨声载道。如果沈括当时能够如实汇报,及时地提醒王安石,那么新法也就不会那么快即废止,大宋的历史或许会驶向另一轨道。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在守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下,第一次被罢相,黯然下台。作为变法派的重要成员,沈括深怕受连累,急于洗白自己,于是反戈一击马上向宰相吴充呈上了一个秘密报告,洋洋万言,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其变化之迅捷,转向之坚决,不能不使人怀疑他的人品有问题,所以,吴充转身把这秘密报告呈递给了皇帝。如此一来,不仅王安石鄙视沈括,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就连神宗皇帝也看不过去,“始恶括之为人”。更有那新、旧党人中的不平之士,见皇帝也讨厌沈括,就投其所好,上书弹劾他,说他出使辽国时出卖了国家利益,辱国失地。实际上,那次边界谈判很成功,只是神宗自己软弱,答应了辽国其他的苛刻条件(如增加岁币等)。但却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出来为他辩诬。沈括只得带着满腹的委屈和咎由自取的悔恨出任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知州去了。三年后,为抵御西夏,朝廷希望借助沈括的军事才能,经略陕右,于是将他改知延州(今陕西省延安一带),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主理当地军政事务。在宋朝和西夏的百年对峙中,宋朝总是输多赢少。元丰四年(1081年)十一月,宋军终于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役击溃了西夏军,占地两千多里。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再于元丰五年八月分兵合击,企图一举解决西夏问题。徐禧建议朝廷在永乐川筑城,以逸待劳,沈括极力附和,说这将是楔入敌方心脏的一颗钉子,可攻可守。神宗遂于元丰五年八月令徐禧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城距西夏国首都银州仅25里,“地形险固,三面阻崖,表里山河,气象雄壮”,赐名银川寨。城建之后,西夏以倾国之师来争。高永亨建议徐禧趁敌未稳进行突袭但徐禧犹豫不决,以致大势尽失,又不知以重兵保护水道,仅以万余人列阵城下。西夏军渡河后,立即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永乐遂成孤城。西夏军截断流经城中的河流,宋军渴死者大半,形势非常危急。宋神宗闻报大惊,急令沈括以及监军宦官李宪等人营救永乐城。守卫米脂的沈括欲率军驰援,但得报西夏军数万人正奔袭绥德,危及关中,他便“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最后,永乐城陷,徐禧及李舜举和李稷以下数万官兵全部死难。永乐之役,西夏军队完胜,宋朝想“灭此而朝食”的梦想遂成泡影。战后追究责任,因为徐禧已死,不予追究,沈括便以“始议城永乐,既又措置应敌俱乖方”的罪名又一次当了替罪羊,被贬为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安置。这就是沈括的人生悲剧,他明明知道永乐筑城是一次军事冒险,但因为徐禧是他的上司,他就谄佞地附和这一错误的决定,且动手实施,结果造成了更大的失败。宋极少严厉处罚大臣,被贬外放这一处罚对沈括而言虽然不重,但实际上已宣告了其政治生命的完结,即使在元佑年间他还有过短暂的起复,但也仅是光禄寺少卿之类的虚官。从此,沈括便绝意仕进,专心著述。

3

4

5

沈括有什么贡献?????

在梦溪笔谈中预言了石油在后世的地位。必将大行于世孩子多读书有好处地~

6

-

以上是关于沈括的贡献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