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坯,为什么有非常多的人读(pei)呢?怎么会有(pei)这个读法?方言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坯,是旧时农村人建房的主要材料,读音为pi。但在众多北方人那里,是发音pei的。如:河南大部分地区与鲁西南、冀南、皖北、苏北等地。在北方也有例外,陕西关中好像是读pi的。

2

呸柸胚肧抷怌,这几个字都读pei。

邳坯伾丕鉟蚽,这几个字读pi。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读“丕”的音,另一个偏旁表示意思。为什么有pei和pi两种读音?答案很简单,古代这两个音是一样的。后来普通话中分成这两个音。

就像前段时间“耄耋”,耋读die也是形声字,“从老至声”,老表示意思,至表示读音。而窒息的窒,也是形声字“从穴至声”,所以耋和窒,读音是原来一样的,后来发生变化。

3

坯读作pī(音披),是单音字,可能在不同的方言中读音有所差异。

1. 用陶土做成一定形状,但末入窑烧制的初成品,如砖坯等。

2. 指土坯,把和好的黏土放在模子里,用力砸实后脱出的土块,晒干后用于建筑。我们老家把土坯说成tǔjī,记得小时后写作文时不会写,我常常把“脱土坯”、“土坯房”、“砌土坯”等写成“脱土基”、“土基房”、“砌土基”,直到读高中才改了过来。我们老家在和脱土坯的泥巴时,要掺和一点稻草,以增加土坯的韧性和抗拉力强度。我7、8岁那个时候就会脱土坯了。

4

这个坯(pei)读(p|)两种发音都有,地区广泛,可能算不上地方口音,是一种习愦叫法吧。天津有一个地名是汊沽港,其中港在这里叫(jiang)当地人都这么叫。天津还有一个地名大家都叫灰堆儿,而且读的语速很快,顺耳,有个儿化音,但公交报站叫灰堆就很不顺耳很生硬。中国文字深奥,象这种现象可做一门学问研究。

5

那是因为有个胚字故许多的人会读错!我的一个亲戚是哈尼族,他的名字叫丕戛,全寨子的人喊批戛而不会喊错为赔戛。

6

月淡风青,为您解题。坯应该只有一个读音。可是平常人们会读出两个音来。该读那个音?这事谁管?这事儿有点复杂。得好好唠唠。

这个字读什么谁来管?

我国有个神秘的组织,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个部门属于教育部。它有一个下属单位,叫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普通话的读音。普通话读音改过来、改过去这件事儿是他们负责的。这个部门在1957年10月发表了第一篇文件,叫《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随后在1959年10月又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续编。随后在1962年又发表了第三编。当然这三者之间是继承关系。即以最后的为准。可巧的是,“坯”字就在其中。不巧的是,这个“坯”字还改动过。

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就由“pēi”改成“pī”了。从此以后,普通话里“坯”字就读“pī”了。在之后1985年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读音没有变化,只是变了个形式。

坯pī(统读)

在2016年的政府文件中也是这么写的。

7

石家庄乡下两种读音

1.在48cmx23cmx11cm的模子中装满湿土,用坯杵子杵实在成型,晾干后直接砌墙的土坯,读作pei,这个制作过程叫做“砸坯“pei”,用它砌的墙,叫做坯pei墙

2.用土和水和成软泥,用手挖一块,直接摔在23cmx11.5cmx5.5cm砖模中,铁丝刮平,扣在地上,晾得不再变形后摞起来晒干,然后放在砖窑里面烧制,就得到了“砖”。烧制以前的砖形泥块,叫做砖“坯(pi)子”,制作的过程,叫做“刻坯(pi)子”

8

同一地方,不同年代的人读法就不一样。50-60后,或许就读pei。现在一般读pi

“限”字为例:老一辈念“汉”。“给”读“吉”同理

9

我是河南的。我们地方话读两个音。未烧制的砖,叫坯(pei),末粉刷之前的房,叫毛坯(pi)房。

本来各地的话都是地方话,一旦政府规定谁是官话,那么这个地方的话也就成了官话,现在叫普通话。现在不少年轻人,一听你的读音和普通话不一致,就说你读错了,甚至认为你不认这个字。这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说普通话,应按普通话读音,说地方话加个普通话读音,那才叫怪。

咱不是搞文字学的,但想想有的普通话读音也不可理解。如‘刽子手’的刽字,上小学时老师教读Kuai,会(kuai)是声部,符合造字规律。这个老师是个有学问的解放前就任教的老教师,我相信他不会错。但后来发现应该读gui。还有秘(bi)密,遗嘱(Shu)等。再后来发现我们当地或者说老人的读音,很多时候和台湾人读音是一致的。不知是我们这读错了,还是北京地方话读错了,或者说都不错。

10

一直就念pei,是近几十年来推广普通话才莫名其妙硬改成pi,查康熙字典就知道:坯,《集韻》攀悲切,音丕。

又貧悲切,音邳。

从南到北,各大方言发音都几乎是pei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