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二胡”有两根弦,为什么不叫“二弦”? ?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很简单,早些年,拉弦类乐器统称胡琴。后来为便于区分,才根据基本特征固定了名称。如擂琴,大弦,板胡(因发音片为木板),京胡(京剧主伴奏),二胡,(因为两根弦儿)。有人会问,三弦是因有三根弦才叫三弦的,为何二胡两根弦不叫二弦。开头说了,拉弦类乐器统称就是胡琴。三弦不是拉弦类乐器,而是拨弹类乐器。西洋乐器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如弦乐类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如果你知道二胡的起源,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它不叫二弦。我现在也学习和销售二胡。二胡起源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当时叫“西秦”。宋朝学者陈毅在《乐谱》中记载“西秦以胡越为本……”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国军队买酒回家,胡琴琵琶羌笛》表明胡琴在唐代开始传播,胡琴是中西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总称。在宋代,胡琴被称为“吉琴”。宋末学者陈元良在《林中物语》中记载:纪琴原为嵇康所制,故名“纪琴”。宋代学者沈括在《不必谈·乐律》中记载:“西宁宫廷宴席上,教坊教士徐岩弹奏吉琴,饮酒时不会弹琴弦,琴更难弹,只有一根琴弦奏完歌。”这表明北宋的表演水平很高。当徐岩为皇帝和大臣演奏《吉琴》时,他折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演奏这首歌。没有熟练的技能他做不到。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马尾胡琴追随东汉,音乐仍在抱怨单羽。不要用曲弓射中雁,归来的雁现在也不送。”这说明北宋有一种马尾胡琴

元代历史上的“胡琴生火,不思龙头,两弦转弓,弓弦为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明清时期,胡琴已传遍全国,并开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近代,胡琴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的演奏水平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主义的鼻祖。他借鉴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位,充分拓展了二胡的范围,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因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特的独奏乐器

先说下二胡,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成。而胡琴的前身据考证是唐代出现在我国北方奚族中的奚琴。奚琴有两根弦,用竹片在两弦之间擦弦发音。

在宋代,胡琴又称为嵇琴,并且巳有了很高的演奏技巧,同时又出现了用马尾弓拉奏的马尾胡琴。而相同时期,蒙古族在祭祀中和军队中都巳使用胡琴。

二胡琴筒用木或竹制成,(后者现在一般已不采用)。琴筒一端蒙蛇皮,张二根弦,用竹弓,张马尾,夹于二弦之间拉奏,音色柔和优美。二胡不但用于声乐的伴奏和器乐合奏,并巳逐渐发展为独奏乐器。

再说下二弦,二弦又称为坠胡,琴筒如二胡而稍长,一端蒙蛇皮,琴杆用三弦的指板,音色高亢、柔美,是河南戏曲音乐小调曲子和山东琴书、吕剧等的伴奏乐器。现在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