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40岁是不惑之年,那50岁是什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40岁是不惑之年,那50岁是什么?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出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解释]: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岁能坚定地立于所学,四十岁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一切都能明晓它们各由天命,因而不再感到与自己心意相违逆,七十岁心性与大道合一,因而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了。

所以,50岁也可以称: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

40岁是不惑之年,那50岁是什么呀

五十而知天命。

出处: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内容: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xìng)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参考资料:知天命-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40岁是不惑之年。60是花甲之年。50是什么?跪谢!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4

一般把五十岁叫什么年?比方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三十岁指的是而立,四十岁指的是不惑,五十岁指的是知命

5

四十岁是不惑之年,五十岁该怎么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希!

6

四十岁,五十岁古代称为什么?

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天命”。

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不为外物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

该句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该篇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论语·为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以上是关于40岁是什么之年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