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何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还记得杜十娘沉江的故事吧,杜十娘心中的“爱情”,就是后世帝王眼里的“封禅”,它被宋真宗玷污了。谁要是再去泰山封禅,总有被沾上脏东西的感觉,恶心!

据史料记载,从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封禅泰山的传统。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巅筑坛,祭祀天神;所谓“禅”,就是在泰山脚下除山祭祀地神;当然,石刻记功向神灵“汇报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封禅泰山不是谁都有资格的,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完成国家大一统;二要帝王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三要有祥瑞出现。因为自古封禅的神圣性,很多伟大的帝王都与封禅擦肩而过,比如唐太宗。

2

北宋除了太祖赵匡胤能文能武外,其他皇帝基本就是废柴,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更是亡国之君。“靖康耻、亡国恨”在宋朝帝王心中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宋朝因此被视为历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此人在历史籍籍无名,既没有治理国家的政绩,又无来开疆拓土的战例。但是就是这个一个泛泛之辈,却效仿了“秦皇汉武”的封禅大典壮举,这在历史上留下了笑话。

景德五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登泰山封禅。然而自他封禅之后,就再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而赵恒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原来宋真宗拉低了帝王封禅的规格。说起赵恒封禅之事,还得从“澶渊之盟”这次战争说起。

3

自打宋真宗这货去了泰山封禅以后,泰山的名声就臭了,后世的皇帝们都不屑跟宋真宗这种货色一样,前往泰山封禅。

为啥?因为后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禅,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和宋真宗一样垃圾,那谁还愿意去呢?可以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毁了一座山的荣耀。

其实早在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的时候,泰山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毕竟他老爸文治武功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没封禅泰山,你一个被女人拿捏得死死的皇帝,凭什么封禅泰山呢?

此后唐玄宗也曾经封禅过泰山,这又是对泰山的一大打击。不过唐玄宗前期还算凑合,毕竟开创了开元盛世,勉强算半个明君。

宋真宗这货真的就拉倒吧,治国没什么本事,打仗处处憋屈,好不容易搞了个澶渊之盟,在后世看来,还是个褒贬不一的耻辱性条约。

4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公元1004年秋,大辽的萧太后与皇帝辽圣宗,倾巢出动,率领大军南侵大宋。最后大宋皇帝也御驾亲征,两军在澶州城会面了。最后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国退兵而去。

5

泰山封禅遗迹

“泰山封禅”在中国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是帝王的最高大典,2132年帝王史,494位皇帝,仅有6位帝王这么干过。首次完成大一统的秦始皇、灭匈奴扬威西域的汉武帝、“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万国之主”的唐高宗、“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可以说这几位帝王都是文治武功、功业非凡的人物,但北宋时期的宋真宗赵恒却将“泰山封禅”弄成了一场闹剧,一下子就拉低了这项大典的逼格,自此“泰山封禅”成为绝响。

秦始皇

6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历代封建帝王都热衷于“泰山封禅”呢?而史书上记载仅仅只有六位帝王完成了这件光荣而又神圣的“泰山封禅”,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宋真宗之后,“泰山封禅”就绝迹了,难道像朱元璋、康熙等都没有进行吗?我来告诉你答案吧!

一、早在远古时期,华夏祖先就对“泰山”进行过祭祀活动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曾经世世代代居住在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的匮乏,我们的祖先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于“风雨雷电”更是恐惧异常,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的祖先形成了原始的崇拜,开始对“大山”或者“江河”进行祭拜。

泰山位于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人们心目中孕育万物的地方,它东临大海,西接黄河,巍峨雄伟,在我们先祖的心目中,泰山就是“上天”的化身, “泰山”是我们祖先最早祭拜的“大山”之一!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伏羲氏、神农氏和炎帝等帝王都曾祭拜过泰山。

7

泰山作为古代皇帝封禅,或者说祭拜天地,祈求上苍给予天下臣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神山,是历代帝王、诸侯们,最尊崇、最敬畏的,从先秦到宋朝一两千年里,它的地位从未有过动摇。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认为自己功绩可以进行泰山封禅,但是丞相管仲却认为,他的功绩不足封禅,经过管仲的分析之后,齐桓公就停止的封禅,

再如,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生病留在洛阳,不能随汉武帝泰山封禅,深感遗憾,最终抑郁愤恨而死,遗言要司马迁替他完成理想。可见秦汉时期,泰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皇帝到泰山祭祀天地,民间百姓不能上泰山祭祀,就只能因地制宜建泰山庙祭祀,到唐宋时期祭祀泰山到达顶峰,而到了明清时期,祭祀泰山成了,以民间百姓的为主,皇家为辅,基本就没有皇帝在去泰山封禅,这是什么原因呢?

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

为什么说是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呢?因为在明清以前的帝王,讲究君权神授,神是上天的统治者,自己之所以能统治万民,是天上的神授予自己的权力,因此作为帝王要感谢神明,给予自己的统治权。而泰山古称太山,大为太,太山是指域内最大的山,太又通泰,所以在早期的中原王朝时期,泰山便是域内最高、最大的山,君王要想感谢上苍,泰山是最好的选择,因而,封禅泰山就成了帝王不成文的规定,随着后世对泰山祭祀,封禅的头衔越来越多,各地的泰山庙和信仰泰山的信众也成倍增加。

俗话说“物极必反”信仰也不理例外,在宋朝灭亡以后,汉地被游牧民族占领,汉地的文化更是遭到打击,尤其是蒙元的统治者,蒙古军队在泰山脚下,除了烧杀抢虐之外,更是更是直接毁坏泰山的宫、观、庙宇,对汉文化的毁灭相当严重,虽说后期有建设,但终究没有之前毁坏的多。到明清时期,已不怎么讲究君权神受这个概念,神也没有最初那么高高在地位了,统治者们更多则是讲人治,人的位置已经和神差不多了,但并不是说他们不祭祀泰山了,而是明清的皇帝没有祭祀,但终究没有以往的规模宏大,祭祀的人也从最初的帝王、诸侯,变为皇帝专门派遣的人员,或者山东的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官员,祭祀的内容也从敬畏上苍,变成祈祷风调雨顺。

民间的信仰影响了皇家信仰

随着历朝历代皇帝对泰山的敕封,泰山之神,在域内乃至众神中独尊的地位,是其它神灵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在每年春季,各地的泰山信众不远千里,或者携家带口到泰山,参加泰山庙会等等,于是忽必烈至元年间,一位叫赵天麟的上书忽必烈, 认为泰山本是天子封禅、诸侯祭祀的地方,现在这些平民在这属于干越邦典,泄渎神明,请求制止民间的行为,于是泰山庙会就被元廷明令禁止了。

8

都说到宋真宗名不副实把封禅弄得掉价了,其实不全面,前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封禅已经弄得很尴尬,而玄宗李隆基封禅之后反而让唐朝由盛转衰,显得不吉利。宋真宗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后世皇帝彻底看清,封禅过时了。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追求。帝王通过泰山封禅的祭祀典礼,向天地昭示自己是受皇天后土的保佑,获得了崇高的功绩。故而,能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都要有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否则就会被大臣劝谏,后世耻笑。

历来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秦朝之前几乎只是传说,如炎帝、皇帝、颛顼、尧、舜、禹、汤、周成王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不可真正相信。真正能确定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封禅帝王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六人而已,另外还有个武则天别出心裁去嵩山封禅。

六人之中,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始称皇帝,可堪封禅;汉武帝痛击匈奴,解决藩王内乱问题,遣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虽有穷兵黩武,但也算功大于过,可堪封禅;汉光武帝扫清乱世,恢复汉朝江山,天下重归太平,可堪封禅。但是后面三位加上武则天,都有点拿不出手。

首先是唐高宗李治。按说唐朝最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也确实很想封禅,但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战乱,再有就是顾惜民生,不忍劳民伤财,终未成行。李治仗着李世民时期留下的雄厚国力,在继位初期真的是让唐朝疆域达到了鼎盛,平灭百济、高句丽,大破日本海军,镇压西突厥叛乱。于是自然志得意满。加上武则天一意扩大自己权势,怂恿李治封禅(其实是要自己能在大典上破天荒主持亚祭),最后就这样真的封禅了。但是当时的李治充其量算个守成之主(后期连守成都不算了),实在有些德不配位。所以《旧唐书?高宗本纪》都直言不讳,称其“封岱礼天,其德不类”。封禅之后,李唐王朝也没能保持住鼎盛的态势,吐蕃反复侵扰边境,新罗进犯辽东,东突厥复国,而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使得武后把持朝政,最后竟至李唐王朝被武周取代。

9

在历史上实际举行过泰山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玄宗以及宋真宗。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去泰山封禅?这些封禅的皇帝又是为了什么?

因何要封禅?

泰山的封禅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高山祭祀活动。传说我国古代到泰山封禅的有七十二君,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封禅始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封禅实际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联系。

10

中国古代自从宋真宗封禅以后,确实再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之所以会这样,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宋真宗并不具备去泰山封禅的资格,而他却去泰山封禅了。宋真宗这样的表现,让后世的皇帝们都羞于与他为伍。因此都不愿意再去做这件事情。

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确实很像一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