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有其事吗?
诸葛亮七擒孟获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比较精彩,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甚简:“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另《三国志》裴注引《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识虚实,故败。今蒙赐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曾诗赞诸葛亮:“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可以肯定地说七擒孟获是有史料依据的,绝非《三国演义》小说家杜撰。
阳明心学认为诸葛亮南伐抓捕孟获是真的,但七捕七放的故事是演绎的。
首先,让我们看看诸葛亮南伐的历史记录:
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提到孟获的七次俘虏。
“三年的春天,梁带领人民南下,他的秋天是平的。”
是一本与《三国志》同时代的史书。《孟火七记》的故事,在东晋西樵席的《汉、靳、春》中,曾提到过。当然,席乔亚仍然是基于舒和汉的正统思想。
著名的地理文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提到了七捕孟获的故事。乾隆33年的
《通鉴目录》否认了孟获七人的故事,认为这个故事太幼稚。
记录中描述了七次逃跑和七次逃跑,无知已经非常严重。应该说服野蛮人。然而,他们经常派他们去打运河,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也就是说,如果云上的肉还不足以让人担心,那就把老鹰摘下来试试老虎不是一个好政策。在那个时候,那些迫切需要光的人想要开辟南方,切断北方。为什么他们要被反复抓到并拖延很长时间?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从中走出来</清代嘉庆年间张若露编撰的《云南云志》详细描述了七次抓捕孟获的事迹,并考查了七次抓捕孟获的地点。
阳明心学认为,《三国演义》最初认为蜀汉是正统的,其完成时间晚于《三国志》。为了突出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汉代正统仁德,完全可以突出诸葛亮的功绩,夸大一些事实或捏造一些神化的事迹。更不用说古代了,就连现代也编造了一些经不起考证和推理的显赫人物来树立模型。《三国志》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记录。如果有一个伟大的,神奇的,仁慈的和正义的七捕获和释放,它将被记录。因此,诸葛亮南伐陈寿的事一定是经过严格核实的。
至于《三国演义》中孟获七记的故事,应该以汉晋春秋时期为基础。然而,《汉晋春秋》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基于民间传说,没有《三国志》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至于后来的一些书籍和地方志,完成时间与历史时间相差数千年,因此它们不可信。它们大多是根据前人编撰的,传播虚假信息。
阳明心学同意通建的说法。于是,孟获七人的故事就编出来了。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都是写得比较精彩章节或片段。不过在陈寿《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的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和《三国志》裴注引《汉晋春秋》的表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识虚实,故败。今蒙赐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却出现了一“简”一“繁”的不同。相信很多人就是根据这种前后记载的不同,对历史上诸葛亮有没有真的“七擒七纵”孟获而产生怀疑。
但是,如果再结合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曾诗赞诸葛亮:“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等相关历史文献及资料,还是不难得出“亮率众南征”,有过擒获孟获的历史事实的,至于是七擒七纵,还是其他的多少擒多少纵,就真的不好说,甚至只有天知地知,诸葛亮和孟获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