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武艺只比兵法,隋唐十八条好汉谁居第一位?
1
我当时不在场,没见过,只是看书中介绍。所以我不知道!
2
事实上,《说唐》里并没有罗列出所谓的十八好汉,只有“隋唐称第几条好汉”的说法,具体是不是十八个也没定,其中还有几个漏掉没说的,王伯当、尉迟恭这些都没有排名,只是在第十位好汉新文礼出来后,书中就再也没有“好汉排名”了,而单雄信位置最低,为第十八,所以也就有了“隋唐十八好汉”的称呼了。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排名错误,如书中明确说了,魏文通排第九,尚师徒排第十,可在五将打临阳时,又说魏文通死后,新文礼要算第九,可见新文礼原本排名第十,这又与尚师徒的排名冲突了,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李元霸:隋唐第一好汉,金翅大鹏雕下凡,无敌天下
刚一出场,李元霸就和武力仅次于自己的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对了一次手,成都使尽生平之力都拖不动李元霸,反而被李元霸轻轻一摇,跌了了仰面倒。
3
《说唐演义》全名《说唐演义全传》,与评书《隋唐演义》和《兴唐传》不同,所以没有四绝、四猛、开隋九老之类的设定。
《说唐》是一部充满着神话色彩的小说,内容也包含了对人性阴暗的揭露。由于武斗情节夸张,逆天大将横行,所以兵法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但也并非全无用武之地。
《说唐》十八条好汉
书中虽然有十八好汉这一设定,但是名单并未给全,而且即便是点明的十三人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到第九分别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
4
个人觉得像罗成、杨林他们俩比较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整部《隋唐演义》中,我看的是十三条好汉版本的。但是不管是十三条好汉还是十八条好汉,排名靠前的变化不大,十八条也就是前边的十三个再加上什么单雄信、王伯当、谢英灯这几个不入流的响马,直接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再反回头看前边的,第一个李元霸,武力超群,目不识丁(这可是真正的目不识丁),你说说,连字都不识的一个缺心眼之人还能有什么兵法的意识!所以说,直接淘汰!
第二个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同样也是勇冠三军,但是在大隋朝官拜京营殿帅,如果没有一定的谋略也是不可能当上的,对于他我们先将其入选第二轮。
第三个裴三公子裴元庆,个人觉得也就是莽夫一个,其缺心眼程度比李元霸强不了多少。在金殿见驾时,怒打张大斌,为自己的被排挤埋下了伏笔;就是在攻打瓦岗山的过程中,被张大斌排挤的忍气吞声,被瓦岗山愚弄的呆若木鸡。就冲这一点,直接淘汰!
第四、第五个是熊阔海、伍天锡二人,皆为响马出身。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教育,况且在书中也没有显示其二人有过人的谋略和兵法造诣,所以直接淘汰。
第六位南阳侯伍云召,官拜南阳关总兵,作为统领一方的一方诸侯,想必有一定的兵家谋略,所以入选第二轮。
5
小说《说唐演义》一书,隋唐十八条好汉兵法上靠山王杨林排名第一位。
隋唐十八条好汉,李元霸武功第一,他也会带兵,但不是很出色。
单论带兵打仗,排除个人武艺,李元霸及不上?第二名的宇文成都,就算是武力排在末尾的单雄信也超过了他。
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三人都是一介莽夫,与李元霸是一类人,单挑厮杀一往无前,就是有点缺少脑子。
余下这几位:伍云召、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理、秦叔宝。
杨林率军南征北战,打下了大隋江山,声威赫赫,不愧为大隋朝的靠山王。
杨林当年亲率?大军征讨瓦岗寨,摆下一个长蛇阵,秦叔宝和徐茂功破不了阵,无计可施。只好去请罗成。
罗成来了,与瓦岗寨众好汉前后夹攻,破了杨林的长蛇阵。
如果没有瓦岗寨好汉相助,罗成率领数量质量与杨林相同的军队对攻,二人基本上半斤八两。
长期较量,杨林身经百战,且饱读兵书,罗成还不是杨林的对手。就连当年罗艺也是自知打不过杨林,才答应投降隋朝的。罗成虽然厉害,毕竟还是不如他老子,更加比不过杨林。
宇文成都、秦叔宝、伍云召、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理和单雄信这几个人比较带兵,秦叔宝胜出,但他不懂阵法,尚逊罗成一筹。
终上所述,指挥大军打仗,隋唐十八条好汉,杨林第一,罗成第二。
?
6
十八条好汉是以武力排名的。若不比武艺比兵法,统兵能力强,会指挥打仗的是杨林、尚师徒、秦琼,不过都没有达到“名将”的行列。
7
历史小说《说唐全传》中,不论武功、战力,单依兵法而论,隋唐十八条好汉中隋朝宗室重臣、两朝老将靠山王杨林可居第一。历史名著《隋唐演义》中也是靠山王杨林位列第一。若依武功、战力,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霸可为十八好汉之首。
8
先说答案:平南王韩擒虎。
再说原因:隋唐十八好汉,是《说唐》中的排名,在《说唐》中提到十三个,后来在评书中变成四猛十三杰,等级差异极大,但这里说的是个人勇武。
作为演义小说,这十八条好汉中,有不少人是虚构的,历史中没有真正的记载。
而从兵法角度来说,个人认为首屈一指的就是韩擒虎。
9
徐茂功
10
李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