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什么是消化 什么是消化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2

什么是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份,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而是经过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才能加以利用。所谓消化,就是指外界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的作用,将吃进的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份的过程。经过消化的食物成份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什么是消化系统?

4

什么是消化生理?

(一)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5~20秒。

口腔内唾液腺的分泌液总称为唾液,每日分泌量1~1.5L,pH接近中性。唾液可以湿润、清洁口腔和溶解食物;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唾液中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口腔通过咀嚼运动可磨碎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以便于吞咽。

口腔内消化不仅完成对食物的初步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它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胆等的活动,为以后的消化准备有利条件。

2.食物在胃内的消化 胃的容量一般为1~2L,具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食物入胃后,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

(1)化学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pH为0.9~1.5的酸性液体,正常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胃液的成分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等。

①盐酸:由壁细胞分泌。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作用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使胃和小肠维持相对无菌的状态;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②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并分泌。在盐酸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后者在酸性条件下可将蛋白质水解为和胨。

③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腺的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化学成分为黏蛋白。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食团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它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HCO3-屏障”,能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细胞的损伤,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④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它与维生素B12结合,防止消化液对维生素B12的破坏,促进其在回肠内的吸收。

(2)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胃的运动对其生理功能的完成也有重要意义。其运动形式及功能包括:

①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强度的收缩状态,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位置和胃内压,利于胃液渗入食团中及胃内容物的排出;还是胃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②容受性舒张:进食后食物对口、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它能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

③蠕动:是起始于胃的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的收缩环,食物入胃后5分钟即开始出现,频率约为3次/分。其功能为:磨碎胃内的食团,使其与胃液充分混合而形成食糜;并将食糜逐步推入十二指肠,从而将食物推进到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3.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里,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为3~8小时。

(1)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胰液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和各种离子)及多种消化酶。水和无机物主要由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主要由腺泡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主要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防止其对黏膜的损伤,HCO3-还可为肠内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胰蛋白酶原被肠致活酶激活转变为胰蛋白酶。后者进一步激活为糜蛋白酶,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水解蛋白质为多肽,它们同时消化蛋白质时,产物为小肽和氨基酸。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经麦芽糖酶消化为葡萄糖。胰淀粉酶、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统称为胰脂酶,可分别水解三酰甘油、胆固醇酯和磷脂。核酸酶水解DNA和RNA。

(2)胆汁的作用及肠肝循环: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盐、卵磷脂、胆固醇等,它们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使脂肪酶能有效地消化脂肪。胆盐还可与脂肪消化产物及脂溶性维生素一起形成混合微胶粒,帮助它们的吸收。所以,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进入十二脂肠内的胆盐约有95%左右在回肠被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3)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小肠黏膜中的肠腺分泌小肠液。

小肠液是一种pH约为7.6的弱碱性液体,成人每日分泌量约1~3L。

小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蛋白、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白细胞、肠上皮分泌的免疫球蛋白、HCO3-和肠致活酶。主要作用包括:①稀释消化产物,以利于吸收的进行;②为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媒介;③肠致活酶为肠腺分泌,可激活胰蛋白酶原;④十二指肠的肠腺分泌较多的HCO3-,中和胃酸。

5

什么是消化介入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它是指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在血管、皮肤上开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孔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CT、MR、B超)的引导下,以多种操作技术相结合,将特制的导丝、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对病灶局部进行诊断和治疗,或行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它用微创手段解决了以往内、外科难以治疗的疾病,并以其安全性,见效快,疗效确切,可重复,并发症少等优点,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认识和接受。介入治疗相对于内科治疗的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通过导管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治疗的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对于目前内、外科方法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介入治疗方法自80年代初引入国内以来,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像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一样,逐渐细分为神经介入科、心脏介入科、消化介入科等。消化介入就是指利用介入方法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临床学科。主要治疗消化系统常见且内、外科方法治疗难度大的各种恶性肿瘤,及血管、胆道病变。如果您有更多疑问,请访问我中心网站“中国消化介入网”。您可看到各类消化介入治疗方法的视频演示和其他相关疾病知识。

6

什么是消化,什么是吸收

消化是指将食物在胃和小肠内分解为食糜,可被吸收小分子物质。吸收是指将被分解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胃和小肠绒毛吸收到血液中(主要是小肠吸收),然后再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部位

-

以上是关于什么是消化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