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这个节日的?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在秦朝时已出现。起源和其他节日相同,是祭祀。
汉武帝时被定为"元宵节",古时宵和夜同义,因此也叫元夜。
传说中周勃灭吕后就在正月十五,还政刘氏,所以汉武帝对这一天非常重视,每年外出与民同乐。司马迁创建《太初历》,这一天为重要节日。这一天晚上祭祀主持宇宙一切的神仙:"太一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时间越来越长,汉一天,唐三天,宋五天,明初八点灯,十七落灯,整整十天。与旧历年相连,白天为市,夜间燃灯,有各种动物造型灯,龙、虎、免等,有故事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工艺精巧,规模宏大。特别是"花树"高二十丈,衣以绮锦,飾以金银,燃五万盏灯。隋时有大型歌舞演出,演员达三万人,演奏乐器者一万八千人,戏台长达八里,观众不计其数。宋时走马灯和皮影戏也以出现。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称猜灯谜,由于有些灯谜很难,又称灯虎。
历代还有"百戏"演出,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绕,秧歌,太平鼓等。
明清两朝时,又增加了戏曲表演。
元宵节这一天,吃食上为北元霄,南汤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节日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