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
1
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
大陆漂移说有两种:一种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另一种是板块漂移假说。板块漂移假说的出现,即板块论的出现,是对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否定。板块漂移假说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分别是两种性质、处于互不相容的地壳运动学术。地球的结构和记忆表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较为科学;而板块漂移假说属于伪科学。板块论和现代地质年代表是建立在板块漂移假说基础之上的。由于板块漂移假说伪造了古大陆的海陆结构和分裂运动过程,导致板块论和现代地质年代表错上加错,谬论百出。
2
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来的?
魏格纳,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3
4
大陆漂移假说是啥时候提出的?谁提出的?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
5
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620年英国人法兰西斯·培根在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开的。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脚踏实地,能使人感到踏实。其实,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平静,它也有自己的脾气,时不时就要发作一番。《太平御览》引《纪年》称“梁惠成王七年,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尺半。”又称“周隐王二年,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好端端的太平地,会忽然自己长高一截,当然要令古人惊异了;或许,远古神话中,鲧为了制服洪水,舍命从天帝那里窃来的“息壤”(水涨多高,息壤便自动长多高),其神奇的特性就是从“地暴长”的现象中引申出来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地,是指地球的固体表面,在地质学中称为地壳。陆地范围内的地壳厚约数十公里,海洋范围内的地壳较薄,最薄处仅数公里厚。地壳的下面是地幔,地幔的厚度为2900公里,分为三层,上层约370公里厚,过渡层约600公里厚,下层厚1900公里。地幔的下面是地核,分为外层和内层两部分,内层即地球的核心,半径为1370公里;外层由液态铁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由它们产生的,其厚度是2100公里。
特别有趣的是,地壳岩石与地幔岩石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分界线,称为莫霍罗维奇不连续面。更为奇妙的是,在地幔的最上层,有许多部分的岩石处于融化状态,像很稠的粥,又像泥浆,被称之为岩流圈;而地壳可以在岩流圈上自由地漂移,其动力似乎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又好像与月球对地壳的引力作用有关。
在岩流圈上漂移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的板块,诸如欧亚板块、北美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那斯克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板块;研究板块移动规律的学说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大地构造学说。
大体上,板块之间的运动可分为四种类型。两个板块相擦而过,在相擦地带易发生地震、地裂缝,以及地质断层。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使相交处的陆地挤压在一起,形成高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出现的;由于印澳板块仍在向北挤压欧亚板块,因此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升高。两个板块相互分离,板块的边界通常都在海洋中,在大西洋的海底有一条从南到北延伸的巨大洋脊,它正好将大西洋底的地壳对称地分开,在那里有许多海底火山活动,而卫星测量表明大西洋正在以年均数厘米的速度加宽;对此,科学家相信,大西洋海底的洋脊正在不断涌出熔岩,为两侧的板块增添新的物质,并使它们相互分离;相比之下,红海下面有一个新生的洋脊,它正在使非洲和阿拉伯分离,并迟早会使红海变成浩瀚的大洋。
在太平洋的海底却有一条深深的海沟,它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薄薄的海底地壳在这里被挤压到厚厚的大陆地壳的下面,并在地幔的最上层被熔化,其中一些熔岩泄漏出来形成岛弧。显然,太平洋在不断地收缩,但地球的表面积并没有改变,因为其效应正好被大西洋的扩张所抵消。
最早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德国的天文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那时是1912年,大约过了半个世纪,这种假说才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但是,大陆可以漂移的观念,古人却早已有之,我国《列子·汤问》中就有下列论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王千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阝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通常我们都将上述记载视为神话,其实它很可能是古人对地质大灾难的某种真实记忆。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五座仙山就好像五个大陆板块,归墟则好像太平洋底下的大海沟,仙山的漂游便是大陆板块的漂移。不过,大陆漂移是一个极缓慢而又漫长的过程,人类不可能直接感受到并记忆下来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灾难,但是这并不妨碍古人也可以产生大陆漂移的观念。当然,上述神话也可能起源于海面升降所造成的沧海桑田巨变的事实。例如,在一万年前的冰川时期,海平面远比今日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大部都变成了陆地,并有人类生息(可能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到了7000多年前,由于世界性气温回升,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西挺进到太行山脚,泰山变成了茫茫大海中的孤岛,许多远古部落惨遭灭顶之灾(炎帝少女女娃淹于东海,化为精卫鸟,衔西山之石以填海),当然也有“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的现象,有学者相信这正是远古炎黄之战的起因。
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脚下的大地,还是相当坚实可靠的,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息的基础;只是偶尔它也会发一下脾气,或者伸展一下身躯,于是出现了山崩、地震、地陷、地裂、火山喷发,并伴随着某些有毒气体的外泄,以及种种的神秘现象,因为大地在震动中的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及相应的电磁效应。大地的上述运动现象,有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或触发,如大气的气压变化和降水变化,月球、太阳等星球在运动中的引力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修建水库,抽取地下水,开挖地下深处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目前人类已有能力挖到地下15公里的深处,几乎可以挖穿地壳了)。
地动山摇之类的现象,对于地球来说,只能算是极轻微的地质运动。但是,对于在那里生息的人类来说,却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灾难的程度往往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而迅速加重。在各种地质灾害中,破坏力最强的是发生在人口密集区的大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
-
- 官方网站
-
以上是关于大陆漂移学说谁提出来的的问答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