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间影评_观后感
【第1篇】
假如一部影片的导演是一位哲学家,那影片注定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影片。《空房间》是我看过目前为主最好的影片了,比起那些好莱坞大导演,商业片大导演,什么新生代导演之类称呼,他
们的商业大片更像是一场喧嚣不止的浮世绘,而金基德导演用一种异乎常理的方式大胆而又发人深省地告诉人们,电影也是可以无声的。
影片男女主角几乎没有一句对白,只有影片末尾,女主角的一句“我爱你”和“早餐已经做好了”。但是影片氛围却营造的比任何一部煽情的爱情电影都来的迫切动人,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导演再多加一句对白的话影片的格调就会完全变味,而恰恰金基德导演对影片把握的非常好,可以说胜过任何一部甜言蜜语的爱情电影,阐述了超出爱情更为深远的命题。又或者说着不是
一部爱情电影,导演要阐述的恰恰是一个哲学命题,哲学思考,就如影片末尾出现的一行字:“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很难
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梦境。”)这不就是存在与虚无的哲学命题吗?而影片到了这里,我们似乎明白的了这部电影贯穿始终的导演的世界观。
影片还有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方,看完了这88分钟的电影,我们居然还不知道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就像昨天看的张悦然的小说《红鞋》男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用“男人”,“女孩”代替,
因为书中并没出现过多复杂的情节和过多的人物,却足以动人心弦。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我也常常在想我现在的生活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真实的让人虚幻的,虚幻的让人真实。影片的末尾阴森背景音乐的渲染让我觉得,男主人公仿佛就不
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也许只是女主人公在受尽家庭暴力折磨出现精神分裂的却仍然保留对美好的追求的虚幻。又或者我的想法过于肤浅了,未能理解金基德导演的当时的想法也未定。
我看电影一向是喜欢拖动播放的进度,看到我不喜欢的地方或者我觉得无聊的地方我就会选择跳过去不看,几乎没有我不跳着来看的电影,而《空房间》我是完全完全看了下去的,虽然开
头我还是习惯性的拖动了一部分男主人公贴传单的情节,但是后面却的认认真真的看完了,看完之后,影片带给我的,远不止我看过的那88分钟。
许久没有被一部影片感动许久了,清晰的记得上一次被电影感动的时候高考结束时看的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阿甘正传》。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这部电影?就像阿甘的故事带给我的思
考一样,《空房间》带给我对某些现实的讽刺与对美好的享受,还有对人生的思考。这已经集合了一部好电影所应该由的元素了,所以也就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导演特别奖。
而看这部电影启发我们思考之余,更多的时候是对美好存在的赞美,处处洋溢着沉默的温馨与幸福,美好与感动。这也许是目前各种商业大片娱乐片什么的所不能及的,那看这样一些影片更像
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影片没有了多余的对白,这也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张力的难度,而金基德导演却巧妙地利用了背景音乐的效果成功打造了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亮点,一部韩国影片用了具有泰国音乐风格的背景
音乐,多次出现在影片中,而不显得多余。也许就像影片末尾说的,也许只是一种虚幻,在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那样一种意境。
毋宁说《空房间》是一部好影片,看的出金基德导演对影片美术指导处处用心,每一处镜头运用技巧娴熟,让人不得不惊叹其精湛功力。那一场男主人公在狱中的行为,以及切换男主人公
和女主人公的镜头,都很巧妙,而不显得突兀。
我觉得金基德导演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百度百科里介绍的是一部爱情剧情片,而我认为《空房间》更像是一部文艺片,一部非常有深度而且非常好看的文艺片。这也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第2篇】
周末闲暇,无意间在电脑里搜索到一部韩国电影《空房子》。仅仅几分钟时间,我便被影片简单而富有深意的情节以及唯美的表达方式所吸引,所感动,令我一口气看到剧终而不忍释怀。
《空房子》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男主角泰石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年,他的工作就是每天骑着一辆漂亮的大摩托,挨家挨户的发放传单。他把传单塞到钥匙孔中,如果过几天这个传单没有
被人拿掉,那么男主角就会娴熟的打开这家的门锁,像主人一样,在这座空房子里住上一两晚,做饭,洗澡,听音乐,同时又像极懂礼貌的客人,帮助房主人打扫卫生,洗衣,修理坏掉的电器
,与房主人的照片合影……他的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甚至不知所为。
有那么一天,泰石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一间豪宅,碰到了影片中的女主角——一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善花。在那一刻,两人好像有前世的缘渊似的,他看到她备受摧残后的美丽忧伤,她看到他
荒诞而自由的幸福,还有刹那间惊慌过后彼此的相惜和依恋。没有一句话,泰石挥起高尔夫球杆,用高尔夫球击中善华的丈夫,然后和善花一同逃出那个充满梦魇的家。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
,男主角多了一个伴侣,共同继续他曾经的生活:发传单,找空房子,开锁,入住,修理电器,洗衣服……这样的生活使女主角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同时也使彼此之间慢慢产生了爱意。
遗憾的是,这种生活又因为一个死去的老人而发生了转折。当他们进入一个空房子后,发现一个死去的老人。面对这样一个孤独可怜的老人,男女主角选择了为他安葬。然而,老人的儿子
却以谋杀罪把男主角送入了警察局,并被警察投入监狱。为了摆脱警察的控制,泰石在监狱里开始进行“幽灵练习”,成为一个隐身人。他出狱后来到善华的家,利用“幽灵练习”与善华和她
的丈夫开始了奇特的同居……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那亦真亦幻的故事情节而感动,更为它唯美的表现形式感到欣慰。影片从开始到结束,男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女主角也只有三句简短的台词:“啊”[尖叫]、“我爱你
”、“吃早餐啦”,统共只有八个字。然而,男女主角却以高超的演技,通过各自的眼睛、表情,肢体……把所有要说的和该说的话都富有诗意的表达出来,并引导着故事情节自然、流畅的向前发展。
在我看来,《空房子》应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导演通过泰石这样一个视窗,向观众展现了现实中各种不同的家庭生活及家庭问题。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见泰西像春风一样骑着摩托贴传单,像高手一样熟练地开锁听留言,像孩子一样洗澡拍照,而这些家庭的主人无一不是在外面肆意张扬,尽情挥霍着金钱与人生。而泰石却在这个时刻,在无人的房间里“模仿”别人的生活,释放自己,满心喜悦。对于人生,泰石只要经历却并不停留,如果不是无意中遇到善花的美丽与伤痕,他也许可以一直逍遥下去。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从一些小细节中,拼贴出男主角的生活背景以及他对社会,对自我,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当刑警审问“一个大学生为何不找一份正当的职业时”,我看到他轻蔑而神秘的微笑。透过这个微笑,我在不停的设问:泰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因生活所迫而铤而走险的人?还是一个历尽艰辛却不被社会接纳进而愤世嫉俗的人?抑或是一个看透人间百态最终超越世俗的人?……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明白泰石那个神秘的微笑到底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个细节,泰石拿着从善花丈夫手里抢夺过来的高尔夫球杆,反复击打那个用铁丝拴在树上的高尔夫球,他先把球放好,然后摆好姿势,看着远方,用力击打……当善花站在前方挡住视线,他就换一个方向。对于泰西,这个动作是一个无法摆脱的习惯,他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干涉我。由此,真实映射出物欲横流下现代社会一部分人的生活态度。
也许,泰石可以在红尘中活得更逍遥一点,可以超越现实而抵达精神的彼岸,最终却以“人”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视野:他喜爱、维护自己的生存方式,他报复伤害过他的人,他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女人,所以他是一个有着特别生存方式的普通人。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与这个社会融合、和谐,从秩序金字塔的底层一步步爬升,最终成为既有秩序的守护者。而泰石不同,他的眼光是向外的,他观察着每一个房子,在静寂的痕迹中寻找故事;可是他又深深明白,在这个社会秩序中,只有无形才能成就自我的存在,而自我的拯救又以自我形体的消失为途径。
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导演设计了这样一组富有寓意的经典画面:女主角在与丈夫拥抱的同时又与男主角接吻,而丈夫却全然不觉。这个看似不现实的画面,却道出了我们每天都可能看到的现实:由于视觉局限,每个人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视而不见。片尾最后出现的一行字也非常富有深意——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
看来导演金基德深得禅宗之道:语言以减少为直接。这是对这部影片以少胜多,以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最好诠释。<
【第2篇】
韩国影片《空房间》用纯理想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孤独人的梦”,片尾有一段字幕: 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情节——没有情节的情节
他是一个每天骑着摩托车发广告传单的年轻人,遇到没有人的屋子他会开锁进去住上一晚,帮着收拾空屋子、洗衣服、浇花、修理坏了的家具等等,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洗澡、做饭,在和主人的照片拍照留念。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却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家里。
她是一个受脾气暴躁丈夫虐待的怨妇,蓬头垢面,嘴角还有些轻微的红肿。她一个人独守着高贵华丽的住宅,低声哽咽抽泣,孤独、冷漠、呆滞……虽然在自己的家里,但是她却无所事事。她有属于自己的家,却每天生活在一个不是家的地方。
他不仅开启了一间间空房间的门,也开启了一个个温暖的家,因为有他的到来,那些家才变得有了生气,他比家的主人更懂得照顾着一个个的家……
她遇到了他,停止了哭泣,呆呆地悄悄地注视着那个男人,看着他把她的家当成他的家,家渐渐地有了生气。因为有他的到来,她不再无所事事地哭泣……
于是他带走了她,他们开始一起过他的生活,每天去开启一间间空房间的门,到别人的家里,却像自己的家一样生活着。女人感受到了真正的家的感觉,男人也因为女人而更努力地生活。直到社会不允许他们这样,她被带回了家,而他进了监狱。
影片的结局更是一个理想化的情境,三个人过着奇异的同居生活,她的丈夫不知道他的存在。看过之后,不会想去弄懂他们,故事就是故事,爱情就是爱情,无论它们是真实还是虚幻,无论他们有没有未来。
镜头剪辑——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鲜明对比
一、丈夫和妻子拥抱,妻子却正和别人接吻……
这个镜头可谓经典之极,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单看了截图会觉得那是难以想象情景,但是在影片中出现时却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因为它被表现的是那么——自然。构图简单,只有三个人:丈夫、妻子和男主人公。丈夫感动地忘情地拥着妻子,妻子也忘情地和俯在他的肩头吻着心爱的男孩儿。镜头有三个人的中景转入两个正在接吻的男女的特写,镜头定格,再模糊,到切换。
无法去形容这个镜头的无理和唯美,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却是一种妻子的叛逆和感动。没有哪个导演会大胆到用这样一个镜头来表现婚外情,但是这个镜头确实是如此地直接、明确地表达
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让人忽然萌生出一种对那个丈夫的同情,其实他是那么那么地渴望能得到妻子的爱情。
因为这个镜头的不合理性,所以它恐怕也是绝后的,没有人能够模仿。只有在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的电影中才能出现这样一个镜头。
二、女主角照镜子时,看到心爱的男孩儿就站在自己背后
片中女主角敏感地觉得男主角就在房子里,半夜起床到客厅,看到的却是空空的屋子,但是她知道男主角就在自己身后,于是走近镜子,终于在镜子里看见他就在身后。当时女主角脸上露出了的从未有过的微笑,绝美的微笑,男孩儿干净单纯的脸在那个笑脸旁相映地美丽。我想,这就是默契吧!
女主角纯净地白色丝质睡衣和脸上笑容充满了这个画面:美丽与宁静。而相逢的喜悦也在两人的默契中不言而喻了。
这个镜头最初的感觉是一个绝美的梦境,本来嘛,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三、体重秤上的四只脚
这是本片的最后的一个定格镜头,也是交待影片的结局:男女主人公生活在一起了。体重秤上显示的“0”,恐怕也是一种回归吧。一切最后都是“0”,是不是也象征着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抑
或是发生的,也都过去了?
四只脚的贴近,暗示着男女主人公心灵的接近。他们的心灵交汇合为一体。导演用主人公的脚来诠释爱情,诠释幸福。而影片也就戛然而止,让观众意犹未尽,同时也回味无穷,无限遐思……
这部片子尽管有些宣传还打着“情色”的旗号。但这些并不影响它的艺术性。
【第3篇】
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男女主人公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全靠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演绎故事和故事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而且把这种思想传达得那么深刻把这种情绪渲染得那么浓烈,这样的导演一定很牛,在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人来,据我的现在的观影经历也就只有韩国的金德基了。
在电影〈空房子〉和以前看的〈漂流浴室〉中,故事的主人拒绝与这个令人心碎的冰冷世界沟通,他们用寂寞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就象一个被深深伤害过的人,把自己彻底的封锁,不再做些微的试探。
在无声片里的演员其实是说话的,而且说话本身——演员说话时嘴动的样子也构成一种面部的表情。当一个笼罩在幸福中的情人轻轻地蠕动他的嘴唇,或者当一位无赖轻蔑地扁着嘴说话的时候,我们是知道他们的意思的。即使我们看卓别林的无声喜剧,独白也是推进剧情,展开故事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在银幕上经常可以看到,演员说了一通话以后,接着出现的画面是演员的台词。
但是牛导金德基,拒绝台词,拒绝丰富的电影语言,只用精致到挑剔的影像和飘渺冷漠的音乐,用闷声不响轰轰烈烈地把绝望投入到无尽的过去和无尽的将来。
在这无声的独白里,寂寞的心灵可以找到任何有声的独白都无法提供的那种坦率的无所顾忌的语言,因为这是出自本能的和下意识的。我们在电影的孤立的特写里,通过演员面部肌肉细微的活动和一颗潸然落下的冰凉泪珠,看到了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手都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
那是一部奇特的影片,〈漂流浴室〉中的女人不说话,因为她是一个哑女,而这部电影中的女人不说话,是因为他对暴力婚姻的彻底绝望。更绝的是,电影中男主角,那个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往锁洞里塞传单的男人,也如幽灵一样一言不发,他与她的相合更像是导演自己的生命对于死亡婚姻中绝望人生的一种观照。并希望通过他的美仑美奂的影像来期待另一些生命(你我)前来共 鸣!
【第4篇】
一片片的树叶落在我面前,你已经走太远背影看不见。我也该划个圈回到起发点,我们能否再见?爱让我们在那一天,了解彼此心中的期愿。心像只蝴蝶飞过山顶,回不来了最初的自己。看
着空荡荡的房间很伤心,以往唱的歌依旧动听。还有最初的约定, 一幕幕在靠近,深深呼吸以后,还是难忘记……
独特而大胆的导演,梦幻而凄美的剧情,出色而默契的表演,干净而唯美的画面,华丽而灵动的音效,干练而到位的剪辑,奏出了一曲温柔而又奇特的爱情乐章。金基德用他的这部超现实
主义的《空房间》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和他对完美生活的无限追求。
(一) 独特而大胆的导演
在当今业电影盛行的年代,韩国金基德导演的《空房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许这就是这部对白极少的电影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原因吧,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沉默又领人震撼的国度。
此影片沿袭着金氏风格,大量的空景,景物拍摄,空灵的画外音,镜头的焦点仍是社会的黑暗和生活在夹缝中的边缘人群,镜头语言承担起了叙事的责任,人物的面目表情,行为举止成了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人性欲望手段,同时也吸引着我们把影片一点点看下去。
在这个几乎没有对白的电影中每个角色都那么的发人深省,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没有对白也一样是可以让心灵产生共鸣。金基德导演用他独特的拍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唤醒了观众对爱的本能。让我们在90分钟的电影中一直跟着角色的境域心情起伏。
出生于1960年的金基德导演人生经历可谓很是曲折,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与别人不同的视角,也就是这份不同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也是人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主题到素材及表演,他的作品无不显示出任何人无法模仿的独特感和大胆。正是这样的一位导演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无声胜有声的世界。从《坏男人》,《冬去春又来》,《撒玛利亚女孩》等影片开始,金基德的电影就出现了归于默片的倾向。导演认为没有对白也可以沟通。因为他经常参加国际性的电影节,他发现有一些电影,即便无法听懂台词,仅凭着画面就可以看懂。
导演用一个一个的悬念串起了整个故事,更是用一个一个悬念的明了让故事得到了很好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演想表达的只是这个世界上的爱与婚姻。用两种极端的人物来诠释着,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换句话说就是用真实的画面来传达导演的意图。
导演要一个拥有着很多人都觉得条件不错的男主角有这样一个让人不理解的嗜好,做着不起眼的社会服务工作,辗转与城市中的空房间之间。导演要表达的自由也许不过是如此平凡生活,而后遇到的一个有着足够的金钱却不幸福的女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在爱情和家庭的世界中没有自由也没有了幸福的孤独女人。在两个人相遇的那一刻起,仿佛两个人都找到了一个共通的世界,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现实世界里爱情与家庭的悲哀。导演就是用这样的巧合相遇和随后两个人独特的相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导演本身对男人的责任和女人对爱情的态度的一种婉转的发泄。发泄对当今社会,对爱情,金钱,家庭和幸福的理解上的扭曲,用一种他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让很多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恍然大悟,原来在生活中不是只有物质生活还有我们都已忽略的精神生活,一种需要能让彼此感受到安全与充实的暖意,这个才是我们爱情的真谛。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也不需要过多的身体接触,就可以让彼此感受到的温暖,一切都那么的让我们感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有名无实的爱情的荒唐与悲哀。
关于这部影片的英文名《3-iron》,导演是这样阐述的,3-iron是高尔夫球中的三号球杆,但是用处很少,所以3-iron常常被主人遗忘-那种无人问津的孤独感好像空房间。3 iron”是一支较少人使用的高尔夫球球杆,因其较一般球杆长,导致打击时的倾斜度相对较低,难以瞄准入洞。导演对此的解释是:很多人买了三号球杆,却只知道放在球袋里蒙灰,“你有个家,有家人,却只知道留她(他)在家里,和空房子有什么不同?” 3-iron在电影里还有另一个作用,是用来击打高尔夫球,保护善华的那一支球杆。导演的用意是,泰石使用了被遗忘的三号杆,也去光顾了冷清的空房间,是他赋予孤独以生气。
(二) 梦幻而凄美的剧情
电影在一开始,剧情遵循着一种正常且平淡的风格,男主角骑着摩托车,游走于城市每个角落,发放传单。影片中最主要的两个男人,在开始不过两分钟便相遇,那个对善华施虐的男人,以鄙夷的眼神让贯穿影片的矛盾展现出来。不到一分钟,影片展示了泰石的工作和他潜入空房间,经历别人的生活。同时他有着异于别人的行为,比如他会修理主人家坏掉的物什、他会同主人的照片合影,这些安排都侧面说明了泰石的善良和聪慧。但这些都不能掩饰泰石幽灵般的生活,他仿佛不是真实存在的,只能寄居于别人的生活中,没有自我。而剧情也在为此做出暗示,没有一户人家曾经向警察报案,有人潜入过他们的房间。
随后泰石潜入善华的家中,并从她丈夫手中救下善华,带走了她。剧情自这里开始变得激烈且混乱,导演也第一次正式的安排两种男人的碰撞。一种是泰石般的完美理想情人,能够给予女主角永远不同的新体验,并能二十四小时陪伴在她身边,温柔体贴。另一种是丈夫般的粗暴男人,只能给予女主角物质生活,单调乏味,并且粗暴蛮横。
在这里,剧情安排泰石用一种高贵的运动--高尔夫,来教训残暴的丈夫。导演似乎在讽刺物质生活极其富裕的上层社会,其实在精神生活上严重的匮乏,修养也仅仅停留在人的表面。善华在丈夫身边短暂的停留,并坐在泰石的摩托车离去的瞬间,只能看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正在发生。
而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却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变得梦幻而迷离起来。泰石在监狱中练成的“隐身术”,让他再一次经历了同善华曾经一起享受的生活。最后,泰石又回到了善华身边,开始奇异的三人同居生活。善华与丈夫拥抱,却与泰石亲吻的安排,堪称剧情中最梦幻且凄美的一段。一个已经离开现实一百八十度的男人,只存在于女主角的另一个一百八十度中,只有她能看见,完完全全属于她。
在影片的最后,剧本安排男女主角站在了体重计上,但是却停留在零刻度,而屏幕上更打出了“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的”字幕。在此可以看出,导演其实在拍摄一个可能的女人梦境。她的生活毫无趣味,丈夫粗暴不解风情,她期望有一个完美情人能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于是一个仅仅存在在她梦境的活生生的泰石便出现了,这个故事发生了。
(三) 出色而默契的表演
有异于常人的工作,有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使泰石从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泰石的身上集中了一些特质:英俊的面容,孩子般纯真的眼神,细腻,能干,充满爱心,同时又强壮有力,对她死心塌地……对于处于暴力婚姻中的善华而言,这是多么完美的情人。他同时满足着这苦闷的少妇的所有期待。泰石第一次接触善华丈夫时,亲眼目睹了善华丈夫对善华那种残酷的举动。
他用强壮有力的眼神看着善华的丈夫,充满了憎恶。泰石被抓进警察局,面对警察的审问,包括后来被狱警殴打,他始终没有一句解释,表情平淡、或是笑得很自信。
演员在熙是是初出茅庐的新人,2005年,他成功地演绎出《豪杰春香》中调皮捣蛋的梦龙而声名大涨。而泰石这个与李梦龙截然相反的角色,他也能如此充分的诠释出来,可见,在熙对这部影片下的功夫有多深。在熙在影片中出色地用眼神表现出了愤怒、爱、神秘等诸多情感,演员在熙通过清澈、通透又有些神秘的眼神,时冷漠时诡异的表情表达着自己的叛逆,用角色赋予他的邪气以及嘲讽的宣泄表现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现着他孤独内心。《空房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时,评委会也被在熙的眼神表演所倾倒,使在熙获得了最佳男演员提名。
善华第一次出场,是在自己豪华的家里,她却蜷缩着身体,蹲在黑暗的角落里。无助的目光、青肿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湿润的眼角,她不甘枯萎焦黄的灵魂与身体在婚姻围城中渴望着拯救的出现。
李丞涓是韩国走红的女艺人兼模特儿,2004年却不幸因为一套出位的写真集要暂别娱乐圈。现实生活中李丞娟那种与影片中善华的处境极为相似的大起大落的经历使李丞娟把善华这个角色刻画的如此细致。演员李丞涓用那种充满哀怨和无比绝望的眼神成功的塑造了这个内心极度孤寂而又渴望解脱的女人。她那漠然的表情,无助、不安又带有一丝希望的眼神和她总是在寻找依靠的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着她孤独、痛苦、渴望摆脱现实生活的内心世界。
(四) 干净而唯美的画面
影片的画面优雅细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饱满的感情力量。在电影开始40秒时,第一个镜头向我们展示了网纹后面的女神,似乎在这里就是暗示我们这是一部讲述女性故事的电影。蓝色的网使画面看起来阴冷,飞起的高尔夫球对准了网后面的女神。这些镜头隐含了暴力的因素。而蓝色的网纹也许映照了女主角的心灵上的阴影,以及与丈夫之间的隔阂。女神就是那个满脸青肿的女主角善华,而挥杆打球的正是她的丈夫。女神抑郁的表情,纵横交织的罗网,这一切都在暗示着:善华,这个被枷锁束缚着的女人,她的生活并不快乐。
泰石来到一处处陌生的空房间,修好了一个个坏掉的东西,洗净了一件件穿脏的衣服。导演用了很多特写镜头来表现了泰石那专注的神情,那深邃的眼神。它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泰石。导演同样不停的用框架作前景的构图模式来表现泰石的与世隔绝:换衣服洗澡时的门框,在卫生间坐着刷牙时的门框,卫生间洗衣服时的门框,阳台上晾衣服时的门框。现在的人们永远都被束缚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中,他同样框住了这个宁愿活在另一个180度的泰石,框住了他叛逆而孤寂的心。
之后泰石来到女主角善华的家中。房间内的灯以及整体色调古典而且温暖,与善华丈夫的暴力形成鲜明对比,但也许说明他们过去的生活是温暖而幸福的。当泰石潜入善华的家时,泰石没有发现善华而进行一切“正常的生活”时,善华在暗处默默的观察着这个陌生人。而当善华观察泰石时,开始总是半遮半掩,直到泰石洗完澡修秤的时候,善华才远远地完全出现在画面里,表示善华对泰石由陌生到信任。当泰石从屋外透过玻璃窗看到善华的丈夫对善华施暴时,从泰石的视角拍摄,玻璃上映的靶的位置正对丈夫,再加上泰石愤恨而犀利的眼神,正确而形象的表明了泰石此时的心理。直到善华毅然地坐上了泰石的摩托和他一起走进一处处空房间,大部分的画面都充满了安静和祥和,他们在享受着只属于他们的温暖的空房间。而后被警察发现后,阴暗的审讯室,暴力冷酷的警察,画面的光线开始变成冷色。电影开始49分钟,对于警察对泰石暴力的审讯,泰石用沉默而坚定的目光回应,低调的用光,阴冷的画面,泰石用自己的方式来与这个世界对抗,他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但他还是无法摆脱客观的束缚,最终还是成了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中肮脏交易的战利品。
在狱中,导演依然使用了大量的偷窥似的主观镜头和中近景的特写,着重表现狱管恐惧的表情和外强中干以及泰石的诡异的笑容。最终,泰石成功练习成了隐身术,逃离了监狱。与其说是逃离监狱,不如说他是彻底离开了这个社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下去。
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丈夫和善华拥抱,善华却正和丈夫身后的泰石接吻。这是本片中最经典的一个镜头,简单的构图,三个人的拥抱,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它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本片的宣传海报。这个无理和唯美的镜头,蕴含的却是一种妻子的叛逆和感动。只有金基德会大胆到用这样一个镜头来如此地直接、明确地表现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本片的最后的一个定格镜头,也是交待影片的结局:泰石和善华站在的体重秤上显示的“0”,也许也是一种回归。一切最后归于“0”,是否象征着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抑或那种四处漂泊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只脚的贴近,温暖的灯光,混合着亚洲人特有的肤色,一切自然而和谐。暗示着男女主人公心灵的接近交汇合为一体。
(五) 华丽而灵动的音效
钢琴为主旋律,小提琴等弦乐器协奏,辅以电声的效果音,这个稳重而又略带沉郁的八六拍的片头曲,加上大自然中窸窸窣窣的虫鸣,一切是那么安静而又祥和。男主人公泰石骑着他的摩托穿梭在这个只属于他的安静的世界。
这一切原本的平静被车库里喧嚣的车鸣声打破,优雅的琴声,神秘的虫鸣声,随着轿车的出现戛然而止。车里的主人,这个对善华施虐的男人,他那轻蔑的眼神伴随着汽车的呼啸而过却深深的印在了泰石那深邃的眼神里。
接着泰石便开始了他的工作,他走访了一个个空房间,接触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总体看来,这些家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中的家庭,他们整日生活在钢筋和混凝土的房间。生活中充满的是夫妻之间的争吵声,埋怨声,孩子对着母亲的头开出的枪声,老人在家中突然死亡时陪伴在身边的唯一的小狗的叫声,以及孤寂的女人独自躺在浴缸里的痛哭声……另一类便是那个住在郊区的夫妇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简单,没有争吵,没有埋怨,更没有哭泣,有的只是国画般的莲花,和莲花般的心境。
也正是因为这两类不同的家庭,影片中出现了两种插曲。其中一个便是那个出现了四次的华丽的插曲。这首歌曲是混血美女Natacha Atlas的《Halim》中的一首,曲名叫Gafsa。这首歌用
电子乐器混合着浓郁的印度风格的曲调,而Natacha Atlas用她独有的轻灵的发声和情感上的深度把悲伤而又优美的歌谣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整首歌曲充满无奈的爱的气息。它的第一次出现是
在善华的家中,她哭泣着,忍受着丈夫的拳头和暴力。这样唯美的音乐下上演的却是一份令人心痛的感情,一个暴力的丈夫,强烈的对比让人心中只能充满了感伤和无奈;第二次出现在摄影师
的家中,当善华看着墙上昨日光彩照人的自己,心中的失落和痛苦交织着她的感伤,插曲的悲伤在这里恰到好处的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第三次的出现是在拳击手的家中,透明的红酒,昏暗
的灯光,舒缓的音乐渗入了当时的每一丝空气,洋溢着暧昧的丝丝情愫。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最后一次该插曲的运用,泰石又会到了善华的空房间,他们神秘的开始了三个人的同居生活。泰石
每次的出现都会有这个美妙的曲子。插曲的再次响起是和前面的照应,是提醒善华泰石又回来了,是她快乐的心境的一种体现。然而,或许泰石的出现其实是她的梦想,他是她阴郁悲惨生活的一缕阳光,是她的一种寄托,一个出口,一个投射欲望的客体,一个性幻想的对象……
另外一个奏响了两次的插曲,都出现在那个住在郊区的年轻夫妇的古朴的家中。他们没有猜忌,没有打骂,也没有枪声。那是善华和泰石都喜欢的一种恬静和安详的生活。钢琴舒缓的奏出了安静的主旋律,加上具有民族特色的空灵的笛声,善华就这样静静的睡在了他们的家中,睡在了她心中的空房间里。 整个影片,城市的家中充斥着吵闹和喧嚣,郊区的家中洋溢着温馨和安详。然而我们的主人公——善华最后只说了两句话,而泰石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她说话,说明她还是真实的存在;而他的无声,正代表着他的存在根本只是一个抽象的所指。但是我们不能说整个故事是善华的一个梦,按照金基德在最后给出的暗语,现实与梦境是重叠在一起的,而这里恰恰是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的地方。他并没有描写一个女人的梦,他描写的是女人的梦的一种可能。
(六) 干练而到位的剪辑
剪辑是故事的再一次讲述,继编剧完成了纸上的剧本,导演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之后,剪辑师要从繁多的画面镜头中挑出必要的,巧妙的剪切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作品的最后一次再创作。而时间和节奏都掌握在剪辑师的手中。就拿影片的开头的镜头来说吧。影片的第三十个镜头是泰石推门动作的中近景,接着泰石就边脱衣服边走出了镜头。紧接着是泰石的手挑选牙刷的特写镜头。因为有了第三十个镜头,那个泰石边脱衣服边走出画面,而马上接第三十一个镜头的特写显得不突兀,反而很顺理成章,这就是影片的流畅性,让人觉得影片不是一段段的,而是连续在讲的故事。在讲述泰石在全家出去旅游的家里时的节奏较快而简洁,而当泰石进入了善华的家里,影片的节奏明显放慢。这就是剪辑师合理的掌握了时间的安排,使节奏松弛有度。
在大部分剪切的镜头,都是以主人公进画和出画来连接的,以主人公的动来连接静的空镜头,使影片流畅。
剪辑不仅包括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剪辑,还包括图像与音响之间的剪辑,音响与音响之间的剪辑。而本片在此确有漏洞,在泰石离开善华的家又回来,他为她放音乐时,接的是善华在浴池的近景镜头,随后马上接的是善华穿着浴巾走出来,音乐是连续不断的,而镜头的剪切把几分钟的事情瞬间化了,音乐与画面不协调的剪辑。还有,当泰石带善华离开,来到一个公园的水池旁,泰石打高尔夫球的画面,其中,球被打为一个镜头,球的位置显然不在原来的位置。紧接着是泰石挥完杆的镜头,下一个镜头是泰石挥杆要打球的姿势。但泰石所站的位置未变,有明显的镜头剪辑失误。
结束语:“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这句亦真亦假的话语结束了这部亦真亦假的故事。它好像在暗示着什么。暗示着男人并没有从监狱里逃走?暗示着一切眼前发生的其实都是女人一厢情愿的幻想?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做着有家的梦,让自己像他一样和爱人如影随形,生活就会是一个可以解剖的现实,血淋淋但并不残酷。又或者是在暗示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已经没有两样,只要我们把假的当成真的过下去,那么其实一切也都无所谓?无论什么,最后他和她到底还是紧密拥抱,站在那刻度为零的秤上。似乎象征着他们的沉默以及他们的灵肉真正结合在了一起。孤寂的女人善华在华丽却空洞的围城里,宛如一个被折断翅膀的天使。但她的心里仍渴望着飞行。当她遇见泰石,她飞行的欲望被撩拨起来。于是她和这个男子走了,并与这个神秘的男子发生了一段凄美而迷幻的爱情故事,完成了一次没有翅膀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