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儿八经品三国_三国演义读后感
夏商周秦汉……每一个朝代书写着它们特有的史册。自从接触了《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后,我就对三国时期情有独钟,对这本小说深信不疑,但自从我买了三国正史,如陈寿《三国志》、若虚《诸葛亮传》、王晓磊《卑鄙的圣人曹操》等,我对《三国演义》有了很大的质疑,但《三国演义》只能算小说,小说是为了好看而吸引读者,也不能怪罗贯中瞎编乱造,是个老头。但是,在这篇作文里,我想学学易中天,来“正儿八经”品三国!
首先,品人物。
曹操:可爱的奸雄
有人看到这评价可笑:曹操那么狡猾,怎么可能“可爱”呢?这得怪罗贯中了,写一部小说,把一个与你无怨无仇的人塑造得那么罪恶吧?好,不说了。现在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形容词。先说“奸雄”。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严嵩那样,鬼鬼崇崇,偷偷摸摸,那只能叫“奸贼”,奸而不雄;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只能叫“枭雄”。奸雄是奸猾而有雄心的人,而曹操,正好就是。说他奸猾,从小即有装中风上演“狼来了”故事。但他不乏雄心,那时有个十分有名气的太尉叫桥玄,他就是这么认为,曹操打死宦官、刺张让,难道没有雄心吗?说他“可爱”因为他爱开玩笑,不拘小节,与下属打成一片,他十分爱笑,细看《三国志·武帝传》即可见不少处“笑”“大笑”“笑曰”等,可见曹操的大气。所以,说他“卑鄙”未免太偏激了,不防试着称他“可爱的奸雄”!
关羽:惯坏的孩子
看到这评价,又有人会笑:你这小孩真有趣,刚才把“卑鄙无耻”的曹操说成“可爱”。现在又把“武圣”关羽说成“孩子”,还是“惯坏了的”?这有点“瞎扯蛋”吧?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的,关羽这家伙,好像有“逆鳞”似的,触犯不得,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爱戴高帽子。建安十九年,马超投奔刘备,关羽不服,写信问诸葛亮马超才能可以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知关羽“惯坏了”,耻为人下,所以说:“马超文武双全,雄烈过人,堪为“一世之杰”,可以与张飞并驾齐驱,但还是比不上美髯公(关羽)“绝纶逸群”呀!”。关羽看了,更不可一世了。这说刘备这个公司向来就是惯着关羽的,关羽成了个“惯坏了的孩子”。“惯坏了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任性,二是天真。因为“惯坏了”,所以任性;因为“孩子”,所以天真。关羽就是这种人。因为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之战;因为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忽悠。因为既任性又天真,所以在处理敌、我、友关系时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关羽啊关羽,你这“熊孩子”啥时才能长大?
刘备:阴怀诡诈的君主
《三国演义》中将刘备说成了一个“集思广益,对军师百依百顺的乖孙子”,然而并非如此,我在这儿唱唱反调,刘备不是一个“好好先生”,而是一个正处在“叛逆期”的“毛躁小孩”,从为关羽报仇的“猇亭之战”便可看出,他不听众人之劝,一意孤行,最后,报终之恨而亡。说刘备“阴怀诡作”,就说“永安托孤”这件事吧,刘备明知诸葛亮对其忠贞不贰,却还在临终前阴阳怪气地对他说什么如果刘禅不行,就让诸葛亮当皇上的鬼话,这是什么态度?孙权劝曹操自取代之,曹操就骂他不怀好意,刘备对诸葛亮这么说,岂不是把诸葛亮往火上烤?岂不是表现出君臣之间的不信任,那是别有用心,为了自己儿子的王座稳如泰山,不惜把诸葛亮“逼到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说废立,岂不成董卓?如果自立,岂不成了曹丕?刘备啊刘备,如此狡诈!把话说到这份上,诸葛亮除了把心掏出来,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他解除疑虑呢?因此,刘备这番托国之辞,并非“心神无贰”。反倒是“阴怀诡诈”。刘备叫刘备,你居心何在?
人物还有很多,工作繁忙的白领诸葛亮;意气风发的少年英杰郭嘉;行事拘谨的老古董苟彧……在此不一一写出。
其次,品事件。
空城计:罗贯中又在撒谎了
有些人,太过迷信小说,在此点出《三国演义》有虚有实。所谓“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的空城计就是假的。诸葛亮屯军阳平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哪会出现在阳平呢?难道他还会分身术不成?而且也不合实际的。第一,司马懿不敢进攻无非是害怕城里有埋伏,那派一队侦察兵进去行不?第二诸葛亮在城上唱卡拉OK,派个神箭手射下来不就行了,第三,兵那么多,为何不围而不攻,干嘛跑啊?所以空城计是靠不住的。
赤壁之战:究竟是谁出的力
本来,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力最多,实非也,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只是促成了孙刘联合,至于谁出的力,谁也不知。可以说是老天爷吧,大瘟疫、东南风,曹操的失败,就是这么不幸。
……
事还有很多,三国品不完,在品三国时,铭记两句话:“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书非好辩;不审势,则褒贬皆误,后来治学要深思。”
滚滚长江东逝水,事非成败转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