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作文五年级
【第1篇】
“粽子”是一种在民间极为流传的特色小吃——北方的粽子甜;四川的粽子外焦里嫩;嘉兴的肉粽更是远近闻名。一些传统节日里也是逃不开粽子的身影。
我,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自然是禁不住粽子的诱惑了。这不,端午假期回家吃粽子喽!兴致勃勃的我回到老家,正准备吃粽子,却被告知还没包。我一听,马上催,“那就快开始吧!”正说着,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我也学学包粽子吧。大人们听了我这个想法,自然是同意的。
他们先收拾出一张空桌,再把包粽子要用的粽叶、绳子、糯米、菜……摆上桌。妈妈先教我拿起一片较大的粽叶,把它一端弯折成一个漏斗形,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放上菜、肉,然后又铺一层糯米,最后把它折叠成形,用绳捆绑。绑的时候最为关键,一定要帮紧,不然煮的时候会散开……妈妈一边说一边包,偶尔还会停下等我,不懂的地方还会重复几遍。不过,尽管如此,我包的第一个粽子还是避免不了因捆得太松而“夭折”。
可不要以为我会就此罢休了,在观摩了几次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后,我又“卷土重来”了。我脑海里一边回想着妈妈讲解的过程,一边包起了粽子。知道了包粽子的难点后,我在最后一步——捆绑的时候,重视了不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第二个粽子成功出世,除了有点小,包的时间长之外,样子什么的还是优秀的,就这样,我勉强出师了。之后,我又包了三、四个,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小。虽然我还想再练练,但粽子已经包好了,看来只能下次再练了。
包好了粽子,就得吃呀!经过几个小时的水煮,就可以开动了,粽叶清香,糯米软糯,肉香菜鲜,让人闻着就垂涎三尺……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大饱了口福,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第2篇】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第一次动手包粽子,平时我都是吃粽子,而从来没有包过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有原料:糯米、箬叶、棕绳、五花肉、乌缸豆、红枣等。糯米要浸泡过、箬叶也要浸泡过,五花肉也要浸过。
妈妈拿来两片浸泡好的箬叶,摊在手上,沿着拇指转一圈成圆锥形状,先往里放一点糯米,然后放进几颗红枣、再放一点糯米,压紧,把一根棕绳咬在嘴里,然后熟练地把棕子包好,用绳扎紧,打了个蝴蝶结。就这样,一只粽子包好了,妈妈告诉我,这是红枣粽。
我看了之后,手也发痒了,也开始做了起来,我拿出一大一小的箬叶成圆锥形状,然后放了一点浸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很高兴,心想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容易啊,当我再把箬叶盖好时,糯米却不听我使唤,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急得抓耳挠腮直流汗,幸好妈妈替我“解了围”—拿掉了一些糯米,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扎棕绳,假如这步没成功,前面的步骤全都前功尽弃了。妈妈说,包粽子的棕绳要包的严实一点才好吃美味。我拿了根棕绳,三下两下的捆了一圈,还系了一个蝴蝶结。我认为成功了,刚放到碗里的时候一不小心拉了一下蝴蝶结,又听叮咚叮咚后,箬叶散开了,糯米们又接二连三地蹦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这次做的好多了,我一连包了好多个粽子,越包越好,我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大火煮了一个多小时后改成小火煮,30分钟后粽子们就可以“离家出走了”。等待的时间太漫长了,我总是要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个究竟,看到自己做的粽子出锅时,可高兴了,用筷子一弄,红彤彤的肉便出现在眼前,旁边是咖啡色的糯米。
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在想:明年端午节,我还要继续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