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450字
【第1篇】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春节,又叫过年,实际上从大年三十就开始了。每到这一天,人们首先要家里家外进行大扫除,目的是把一年的灰尘和晦气都扫掉。然后,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框上贴上红色的春联,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或“福”字,而且“福”字还要倒着贴,路人经过的时候念到“福倒了”,意思就是“福到了”。晚上,从四面八方急匆匆赶回家的亲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 夜 饭,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家人其乐融融,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十二点整的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到了高潮时刻,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人们不约而同地到户外放起了鞭炮、打起了烟花,“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震耳欲聋,五光十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大年初一早上一起床,大人小孩都会换上一身新衣服,有的还要穿上新鞋子、戴上新帽子。接着,小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会拿出“压岁钱”给他(她),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完香喷喷的饺子后,一家人簇拥着来到街上看社火。有舞龙、舞狮子的,有踩高跷、划旱船的,还有大头娃娃和打腰鼓的。当一条条长龙从街上经过时,大人们就拉着小孩子从长龙身下钻过,听说钻了龙一年都会平安吉祥。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七,人们提着礼物走亲串友,给亲戚朋友们拜年,送去了美好的祝福。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每年,我们小孩子都盼着过春节。
【第2篇】
我的家乡位于深圳市,南头沙河珠光村,我家乡的春节可不是派了利市就算了 的,还有许多习俗呢。
每到了年三十晚,我家乡的风俗就是吃盆菜,实际上盆菜就是鸡啦,鱼啦,虾啦,鸭啦,和各种肉丸拼在一起,在上一些汁。 这样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人呢,喝大 酒,车大炮,谈天说地。小孩就把吃的当玩的,飞来飞去,就像打仗一样,我每一次吃的都不是很安分,老是在玩也没吃多少,所以每次吃的不是很饱的是我们,吃 的剩的最少也是我们。
吃完了饭,就到了大人发利是,我们小孩每次拿完利是就在那里比谁多,看谁的最高,最高的可以有把一个人的最少钱的利是据为己有,不过,要是有人出“阴招”,把空的也摆上去的话……呵呵,那后果会不堪设想,难免过一顿被K。
发完利是就到了我们小孩最喜欢的时候了,就是放烟花,在放烟花之前,我们就先把烟花商店像鬼子进村一样来一个大扫荡,然后就风风火火的上6楼天台。 我是里面最调皮的一个,拉着冲天炮,对着人家对面的衣服打一个个的大黑大洞然后就给人骂一 顿。表哥很喜欢欺负那些怕烟花的人,就比如表姐怕烟花,就冲到一边去,表哥就把一个黑蜘蛛丢到表姐的“必经之路”,表姐刚刚冲过去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 表姐就不省人事了。
当我们放完烟花后,就又风风火火的下来了,吃那个所谓吃了可以全家团团圆圆,合家欢乐的……汤圆。我感觉那家伙又粘又难咬的死人汤圆为什么全家都爱吃?咳~真是不知所谓。
不过,我不喜欢吃汤圆不代表我不喜欢过年,过年这个东西,又可以收钱,又可以吃盆菜,还可以放平常不给放的烟花找乐,我看还是过的好。
【第3篇】
说起家乡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刻且最快乐的便属春节了。
家乡春节开始晚,大概年二十三才开始,所以显得格外忙碌。年二十五到年二十七都干些零碎的小事,把年货再清点一下,将过年的各类蔬菜、瓜果、肉都准备充足,再把一年中的“旧物”收拾好,地不仅要扫,还要用水冲过,连房顶上的瓦片也要一块一块清理干净。小孩子也不用做功课,可以去田里玩耍,很是悠闲。
除夕这一天晚上吃了团圆饭,大家就开始一起包芋饺,外婆这一辈的老人还要亲手炒米扁,第二天大年初一就可以吃了。次日,小孩子们随着大人一起去拜年,去东家吃颗糖,去西家吃碗芋饺,这一天孩子们都不太说话,因为各种小吃可堵着嘴呢!
新昌的大年初一街上通常没有什么人,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去走亲戚的。那天早上大家都起得比较晚,穿上新衣,下了楼,当即就要喝一碗“米扁茶”。制作这种“米扁茶”先要把糯米蒸熟,将其压扁、晒干,最后把它炒得喷香,就可以泡水喝了。大年初一这碗茶的意义有所不同,其中必须加红枣、桂圆,还要放糖,用正月初一早上烧沸了的水泡。记得我喝的那碗茶,糯米米扁金黄透亮,甜甜的香味直冲入鼻,微微抿一小口,不用说,那滋味直甜到心里。我常常喝不够,外婆就忙不迭地给我泡第二碗,说:“多吃一点,新年才能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呢!”
到了初二之后,亲戚们才走动起来,社戏也在这忙碌中拉开了序幕。小孩子们一天中除了吃饭,就跑去听戏,很是快活。
外婆家的年到了初八就差不多结束了,大人进城上班,小孩子去上学,小小的村庄又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