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游记作文600字
【第1篇】
绍兴的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一个十分惬意的午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来到美丽的兰亭,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兰亭风景区。
走进兰亭,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已经让我赞叹不已。
走在幽静的,用石子铺成的小径上,首先来到的是茂密的竹林。好一片绿油油的竹林啊!竹林绿树成阴、翠竹摇曳,真有“茂林修竹”的味道啊!可能白露和中秋刚过,看,晶莹的露珠舒服地躺在竹叶上,好像不愿意睁开眼睛来看这美好的世界;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给我们唱一首欢乐的迎宾曲。竹叶的形状多姿多彩:有圆形的,有针叶形的,有椭圆形的……颜色也数不胜数:有深绿的,浅绿的,墨绿的……啊,真美!
踩在层层青苔上,这青苔就好像一张软绵绵的绿毛毯,真舒服。别沉浸在脚下了,看看眼前吧。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我面前。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手迹,上面写着“兰亭”二字,多么苍劲有力啊,可惜“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给我一种古老而又沧桑的感觉,又给人一种遗憾,一种思考……再看看御碑亭内的巨碑,更高,更大。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书法俊美,雍容华贵,好一个英雄皇帝的飞流才气呀!背面是乾隆皇帝的《兰亭即兴诗》,书法飘逸,仰慕至极!
走过兰亭石碑,来到美丽的鹅池。一池清水如翡翠碧玉一般,就连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鹅卵石也看得一清二楚。小鹅们欢快地游着,一只、二两、三只……哇,好多鹅,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白色的,有灰色的,还有灰白相间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嬉水,还有的在寻找美食。一首古诗描写的美景立即闪现在我的眼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曲水流觞。在绿树围绕中的斜坡上有一条“之”字形的溪流,溪流中水不太大,但十分清澈纯净,旁边有一块木化石的石碑,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听爸爸说,当年王羲之,邀请群贤好友在此聚会。他们在酒杯里斟满酒,让酒杯随着流水缓缓漂流,如果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三杯。我想:古人是多么潇洒,多么浪漫啊!为了再现当年的意境,工作人员在这里举行了模仿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助兴活动。我和爸爸也饶有兴趣坐在小溪旁边,这酒刚刚漂到我们身边,于是爸爸喝了一口,我替爸爸背了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想:我虽然没有赶上一千多年前曲水流觞的盛会,但我心存感激,今天终于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千古佳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还去了十八大缸、兰亭古道等景点……这一天别提有多开心!多有意义啊!
【第2篇】
每个爱好书法的人,都会来兰亭学习游览,我也趁着“五一”假期在宋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久仰的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景色优美,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名扬海外,因此在景区的大门口就矗立着一幅巨大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气势磅礴,令人称绝。宋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兰亭序的背景和意义,还特意指出了这篇书法作品的美妙之处,比如它的全文大约有二十多个“之”字,可是王羲之却把每一个“之”处理得形态各异,没有重复,它们有的像白鹅低头觅食,有的像白鹅在水中洗澡,还有的又像在仰头望天,形形色色,仔细想想还真是神似。整篇文章精美绝伦,行笔流畅,真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走进兰亭景区,我们首先参观的就是“鹅池“。平静的池塘上几只大白鹅悠闲地浮游着。池边是“鹅池亭”,亭中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其中“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他儿子王献之写的,因此这块碑也称“父子”碑。老师告诉我们,王献之因为勤奋练笔后来也成为了有名大书法家,而他的爸爸王羲之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养鹅,那是因为他从白鹅的神态、形态上受到启发并运用到书法上,就有了“鹅头钩”等这些笔画,所以王羲之爱鹅其实就是爱书法。看来学习书法也要学会细心观察。
接着我们穿过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了“兰亭碑”前,这“兰亭”二字可是康熙皇帝的真迹,可惜这块碑曾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砸,所以留下了修补过的痕迹。幸运的是这块碑总算是保存下来了,真是“劫后余生”,还能让我们见识到以前皇帝的字写得还真不错。
继续往里走,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亭——御碑亭前,这里有中国最大的一块石碑。碑的正面刻着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序,背面则刻着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写的诗句,因此这块石碑又叫做“祖孙碑”。二代皇帝对中国书法的喜爱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也仿佛在告诉我们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都在“御碑亭”前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又去了“曲水流觞”,这边的风景优美,有潺潺的小溪,深幽的树林,还不时地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千多年前的热闹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我们去了墨池,宋老师在这里给我们现场展示并讲解了书法,在兰亭看宋老师现场写书法还真是不一样,但愿我能跟着宋老师吸收兰亭书法圣地的灵气,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向自己的理想不断迈进。
今天又一次游览兰亭,不仅加深了我对祖国书法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懂得了宋老师平时对我们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
【第3篇】
《兰亭集序》,是书法界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老爸就带着我们来到了这件传世名作的诞生地——兰亭,寻访书墨之味。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流不绝。
景区里,最让我流连的景点就是“曲水流觞”。据说东晋时期,人们喜欢在三月初三那天,到河边祈福,以除灾害。王羲之也在这天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此。他们在溪旁,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好不热闹。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写出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景点就是据此而来,并仿照当年样貌,在湍湍的流水边,摆放着落座的蒲团,你可以用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验临流泛觞的情趣。对面,是“流觞亭”,亭内墙上挂着一幅“流觞曲水图”,生动的展现了王羲之当年饮酒赋诗的情景,将魏晋名士的风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景区里,不得不说“兰亭三绝”,也就是三块碑。一绝是父子碑。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兴致大发,看着鹅,书写着“鹅池”二字,可刚写了“鹅”字,圣旨来了。他只好放下笔,去领圣旨。他的儿子王献之来了,那也是个大书法家呀,顺手就写了个“池”字。这二字,风格不同,“鹅”瘦而“池”肥,也成就了书法史的一段佳话,“鹅池”碑因此也被称为父子碑。二绝是祖孙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反面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因此被称为祖孙碑。三绝是君民碑。在景区里有个御碑亭,亭内有一方石碑,刻有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二字,因被无数游人抚摸而变得光滑,所以得名“君民碑”。
景区里,还有一处景点,叫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据说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书艺日进,颇受世人赞誉,便有些骄傲了。一日,他把自己写的“大”字拿给父亲王羲之去看,王羲之看后,一言不发,在“大”字中随手加了一点,王献之拿着这个字去给他母亲看,他母亲说“我儿子写了这么多字,我看只有这点写得最好。”王献之一听,羞愧不已,自此虚心苦练,将十八缸水都写完了,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就是据此而来,让我也感受到“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景区里,还有《兰亭集序》所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怡人风景,让我感受到魏晋名士在山水之间的率性随意生活,让人不胜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