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一本教科书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有阳光,有风雨,有鲜花掌声,也有坎坷泥泞。面对苦难,懦弱的人选择抱怨,逃避,而勇敢睿智的人则正确面对,甚至感恩苦难。今天我们503班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苦难是一本教科书》。
在长阳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他叫唐平。在他18岁那一年,上帝和他开了个玩笑,他出了一场车祸,还没能来得及站起来,便进入了另一个没有感觉的世界。从此,他再也无法用健美的双腿支撑起脆弱易碎的心灵。那时他的眼中,所有的日子那么苍白,那么沉重,那么虚无,甚至觉得自己的存在也变得多余。眼睛在流泪,心在流血,他觉得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一遍又一遍的哀叹:世界呀,没有了鲜花和绿叶,没有了阳光和雨露,我还能追求什么?
面对苦难,他在哀痛之后,擦干眼泪,最终选择了面对。他知道,如果有上帝,上帝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如此沉沦。他把自己扔进书里,在与书籍的对话中,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幸运者,人活着都会受苦,物质的或精神的。于是,他的生活在希望中拉长,鲜活的空气中多了些快活的因子。因为他的努力与坚持,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三尺讲台,有了青春可爱的学生。他不因身体残缺而妄自菲薄,他认为,别人能做的他也能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能当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他自觉很幸运,也充满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于是,他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他有的是干劲;走进教室,踏上讲台,他有的是激情;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他有的是精力;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有的是耐心……下班了,精心制作晚餐,洗洗碗,收拾屋子,晒晒被子,浇浇花……生活平淡,却也有滋有味。他体会到了活着的不易,也体会到了活着的乐趣,活着的意义。
著名作家史铁生20岁双腿瘫痪,他的散文《我与地坛》,书写了自己的残疾与母亲无尽的关爱,“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朴实真挚的母爱怎不让人潸然泪下?是他奋起,不敢堕落。《来到世间》、《山顶上的传说》、《命若琴弦》……这些名篇如一股股清泉流进人们干渴的心田。“残疾人残缺的只是躯体,生命的力量照样不可磨灭……相反,肉体和精神的重轭使他们绷紧了生命之弦,以生命之力去突破命运的樊篱,遂成他们共同的选择”,面对生活的重压,史铁生认为,即使残疾也应该选择自己该走的路,因为活着本身就是幸运的。
阮海彪的《欲是不灭的》这本书,像一盏灯在前方闪烁。“物质是易碎易逝的,精神却是不死不灭的。作为精神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拥有生命的人……”,是的,面对苦难,人得活出点精神,那才是大写的人。无论是唐平老师还是两位作家,他们的人生虽暗淡无色,但他们的人生却又是那样辉煌壮丽,他们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蓝天,实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作为小学生, 我们成长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必定充满曲折与坎坷,伴随着辛酸与烦恼。而苦难好比挫刀,我们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它的打磨,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苦难的人生更有意义。多少次艰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泪的跌倒,都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下了铺垫,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只有经受了苦难,我们的双腿才会更加有力,人生的足迹才能更加坚实。苦难其实也是一笔财富。每遇到一次苦难,你就增加了一次经验,掌握了一种应对方法。每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都是一种收获,正是有了这样的收获,你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不经苦难,我们很难快速而健康地成长。所以,积极地看待苦难,苦难不但不会成为破坏性的力量,反而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垫脚石。历尽劫难,司马迁写成《史记》;半世潦倒,曹雪芹绘出红楼;屡遭挫折,林肯做了总统;颠沛一生,李嘉诚成了富翁。可以说,苦难是最好的磨练,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苦难就是一本教科书。亲爱的同学,我们都有健全的身体,聪明的大脑,优越的生活,那些让我们一时压抑的小困难又算什么呢?
让我们潇洒地挥挥手,告别生活中的阴影,在平凡的世界里,微笑着走自己的路,因为生活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