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1
网友@飞翔的熊猫8663285 2的答题!
首先,问题描述都是错的:
甲骨文和周朝的金文似乎是一种并行而没有交集的文字,在甲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也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那么后人是怎么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
不知道题主同志是在哪里看到这些的,还是想当然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是很了解,首先就不要预设很多结论,不然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先入之见,会无意识的抵制新的信息。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记录的上古汉语,它们是一种文字体系,为什么说没有交集呢?金文和甲骨文当然有固定的格式,金文就不谈,你问的是甲骨文,就只谈甲骨卜辞。甲骨文的格式大致是:
-
第一,一条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分为四项
-
序辞,记载占卜的日期与贞人的名字。
-
命辞:记载所卜问的事情。
2
1928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轫之年,安阳小屯村——一个近千年来默默无名的中原小村落,时间和地点的碰撞由此揭开了殷商历史的神秘面纱。小屯村附近方圆数公里,鳞次栉比的宫庙遗址,以及大量出土的甲骨,拉开了人们认识甲骨,研究殷商文明文化的重要序幕。
安阳殷墟甲骨坑
甲骨悲惨的前世
小屯村地区的农民在耕地、打井等农业活动时,往往会挖出甲骨、青铜等器物。由于对其毫无了解,农民把青铜成为"废铜"甚至当做马槽,就像著名的"后母戊方鼎"。甲骨的命运则更为悲惨,大块的甲骨被当做中药材"龙骨",用来治疗妇女病或者体虚。小块的甲骨被随意抛弃或是回填。
清朝末年,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小屯村农民,把挖出的甲骨作为"龙骨"卖给中药店,或者在安阳每年春秋二季庙会上作为治疗外伤的"刀尖药"出售。
3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考古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田地的时候,经常挖到一些刻有奇怪文字的碎骨片,他们要不把碎骨片弃置一旁要不将碎骨片当做龙骨(一种中药,古代动物的骨头)卖给中药铺。
1899年,还在国子监当祭酒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当他审视从药铺里买来的中药时,意外的发现了这些刻有文字的龙骨。王懿荣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金石学家,凭借着对古物特有的敏感,他意识到这种可在非篆非鎦的符号很可能是一种比金鼎文更早的一种文字。于是王懿荣就以每版二两银子将所有的龙骨买了下来。1900年,古董商人范维卿、赵执斋等人写数百块甲骨进京,又被王懿荣悉数买下,从此甲骨身价倍增。刘鹗、王襄、孟定生、罗振玉等人也纷纷出资购买。
由于甲骨在古董市场价格激增,一些人开始探寻这些甲骨的出土地,但是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这个贸易,故意谎报甲骨的出土地点,说是在河南卫辉、汤阴一代出土的。直到1908年,罗振玉通过多方探寻,才真正的找到甲骨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在这之后,搜寻甲骨的人纷至沓来,是的这片寂静的田地一下子热闹起来。随着挖掘甲骨的人越来越多,古文字学家也开始艰辛的解密这些文字的含义。
经过孙饴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邓恩的努力,可便是的甲骨文越来越多。渐渐地,甲骨上的文字成为了可以通读的语句了,从而证实了出土甲骨文的安阳安阳小屯村,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殷墟。
4
不请自来,我是流帆,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甲骨文的发现很晚,于清朝末年1899年发现,至今不过120年时间左右,被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
在1899年,王懿荣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在中药铺卖的“龙骨”上居然刻有痕迹,像是某种符号或者文字,在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他便在北京城广泛收集龙骨,并找到“龙骨”发掘地为河南安阳,从而认定这是一种中国未被发现的古文字,由于大部分都是发现于龟甲或者牛肩胛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于是人们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从此开始。
1903年,刘鹗便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甲骨文的专著《铁云藏龟》,让世人知道了这种最古老的文字。后经过众多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的研究,使得甲骨文成为了一门科学,其中最重要的四个人就是“甲骨四堂”的贡献,他们分别是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我们就来介绍介绍这四位大师对于甲骨文的研究。
罗振玉是最初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在1910年著《殷商贞补文字考》,首先考订出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的判定甲骨属“殷室王朝的遗物”。
董作宾,在1928年至1934年河南殷墟发掘过程中,曾八次主持发掘,主编了《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以及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按照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十项标准,将甲骨文共分为五期,从而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5
谢请。
清代光绪年间,
王姓朝中官员,
某天药铺买药,
却有惊奇发现。
6
甲骨文发现于清末河南,一些当你农夫在田间挖土翻地偶然发现一些牛骨和龟甲。当地农夫就把它当药材卖了,药店老板认为是“本草纲目”里的“龙骨”就大肆收购,用作伤病药。
甲骨文发现
清末一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患病去鹤年堂抓药,无意买到了“龙骨”这味药材,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许多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然后就通过古董商范维卿大量收购,他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全是笔写后雕刻上去,裂纹是火烤所致。为了进一步追根溯源,王懿荣去了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屯,由此发现了“殷墟”遗址,并确定了这是商朝文字。
甲骨文的用途
距今为止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通过后来专家的研究和解读发现这些甲骨基本上全是占卜用的,是殷商王室的存档。
商朝还属于比较原始的神权社会,凡事都要通过占卜预测吉凶或问问鬼神旨意。一般是占卜一些祭祀日期、用什么牲口和数目,征伐捕猎是否吉时,成员的生育疾病等等。偶尔记录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和打猎收获等等。甲骨文算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
甲骨文的使用
商朝历代都有大祭司,一般商人要预测占卜时大祭司就会取一块龟甲或牛胛骨在一面凿个孔,但不打穿,然后把有孔的一面放火上烤,另一面出现裂纹就称为“兆”。大祭司就根据“兆”来分析吉凶和鬼神的意思,如果日后应验,就把这些事用刀刻在甲骨上,这就称为“卜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研究的甲骨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