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_观后感
【第1篇】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一影,我便期盼这电一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一精一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一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 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 “就一张。”我竖一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一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 后半部则较一温一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后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一温一情和人一性一,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接受能力。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一奸一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一习一武,还 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后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后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一性一。一精一彩、刺激,有半部电一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一性一,我认为是文明、进步之举。虎毒不吃儿,一奸一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一性一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现在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 要帮助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一性一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一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而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一性一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一性一,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天的投资者借鉴的。
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一江一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 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 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 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一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
最后我还 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希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 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一腿夹一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一胡一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达到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可以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能力的要素有三:机动能力、攻击能力、防御能力。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可以一直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一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一影,值得晚上飞车独自去观赏。
【第2篇】
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而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 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一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一交一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一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悲剧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一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2008年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一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接着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一浪一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一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当然,电一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部电一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角色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 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电一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该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而在电一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一陰一差一陽一错和被一逼一无奈。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一温一情,添了一份儿人一性一。这多少可算是电一影改变中的“亮点”,应该属于“得”的部分。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一性一。 而救下赵氏孤儿后的程婴,原本该隐居深山,独自抚养教育赵氏遗孤,直至晋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宫。但电一影里却让他不甘于深山的寂寞,反而带着年幼的赵氏孤儿投奔到死敌屠岸贾的门下,且让赵氏遗孤认贼作父。这一情节的设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电一影中,赵氏遗孤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屠岸贾诸多的恩惠,而他的养父从未给他哪怕一点点复仇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满腔仇恨而手刃仇敌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若没有君主的首肯而随便刺杀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杀?因此,这处改动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了。 另外,电一影里韩厥的角色设计也令人感到诧异。历史记载中,韩厥将军并没有参与程婴救孤的过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贾陷害的赵氏忠良,也多少知道一点关于程婴与赵氏遗孤的事情。是他最后让程婴和赵氏孤儿重新回到了“人间”,光明正大地走进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韩厥基本上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角色,除了在深受震动而放走救孤的程婴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说到底,陈大导演又犯了他一贯的老一毛一病——虎头蛇尾。陈导又一次开了个轰轰烈烈、颇为引人的好头,接续上一段平铺直叙的过程,最后却毁在了让人莫名其妙的结尾上。
【第3篇】
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一热。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一奸一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一奸一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可以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己的孩子?
剧中还 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
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己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
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剧中描写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只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
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
在拍摄片场,还 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
二十年后,赵孤面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么就没有儿子?我怎么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
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
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
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
【第4篇】
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 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一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
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特别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
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那是范冰冰和葛优。。。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
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一性一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一奸一,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
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曾经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一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一爱一庄姬的,又多一爱一我们不知道,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己的政敌……
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一猛,忠诚,一精一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 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
要说还 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 有很多还 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面对暴徒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一交一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一逼一上刀山。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一性一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 能怎么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只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悲剧,而不会带来丝毫快一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
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己。“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一性一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邂逅与经历不同而已。
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一交一情;
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一爱一;
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
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
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不过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可以不一爱一,却选择了一爱一;他本可以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可以不死,却选择了死……
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
【第5篇】
观《赵氏孤儿案》如沐久违的古风,着实令人感想颇多。尽管故事内容与史实有所出入,但这并不重要,我们所感慨的是故事里所彰显出的古人的人格魅力与道义情怀。公孙杵臼为了救主子赵朔的孩子义无反顾的赴死;程婴为了救下好友赵氏之孤儿及全城百姓的婴儿,竟不惜亲手摔死自己的孩子,并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将赵子抚养成一人,待孩子功成名就后,则坦然自尽以赴公孙杵臼生前之约;同样赵朔的属下韩厥则更是念念不忘给上司报仇和平反昭雪的机会;还 有赵朔的政敌屠岸贾的下人也因赵朔有恩于他的家人而舍命救下了赵子;就连公主派去刺杀程婴的刺客也因程婴之义而舍弃重金的诱一惑甘愿放弃行动做一个普通百姓。尽管程婴与这些人在义的层面上有极大的不同,但他们纯朴善良以及对道德的一操一守却是相同的,即便是杀人如麻、凶残如屠岸贾之流在其行为准则上也有自己的气度与一操一守,例如他明知程婴是自己政敌之友,且程婴当面反对过他,他却还 能多次出手相救,更难能可贵的是,权倾朝野的他对自己的对手还 能以礼相待、敬畏有加。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普遍都有明确的荣辱意识、廉耻之心以及是非善恶观念,对生命价值观的认定及对信义的认知已是深入人心,这是一个群体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不是单一的个人行为。
追忆几千年前身处乱世的先民,再看看科学高度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已到了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本是人吃的食物,却加进了剧毒药品苏丹红、瘦肉一精一,以及地沟油、罂粟壳等,甚至灭绝人一性一连婴儿都不放过,在一奶一粉里加入三聚氰胺;朋友之间已无信义可言,所有的仅是相互利用,人人自危、互不信任;对外人如此,对家人也一样,为了蝇头小利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情一人互残、对簿公堂、杀亲灭门等等层出不穷,更令人发指的是,就因为父母不给自己钱用,竟打伤自己的父亲,挑断亲生母亲的手筋脚筋,这已经是连做畜生的资格都没有了,但它还 是在这个所谓的文明世界里发生了。
面对种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社会现象,再想想先人们舍生取义的作为,有时我不免疑惑:那是我们的祖先吗?我们又是他们的后代吗?既然是,差距又为什么这么大呢?我们又是从何时开始发生改变的呢?细细想来,应该是当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古人为了名节、为了信义、为了信仰,可以不要自己的生命,现代人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他人的生命,因为缺乏信仰,又没有道德底线,于是现代人往相反的方向越滑越远……
基于此,我们强烈呼吁国家教育部门尽快尽早增设伦理道德、礼义廉耻、忠孝信一爱一的教程(如《弟子规》等),从小就给我们的后代灌输生命的价值观,使他们遵道守德,尊重他人,敬重生命,知廉耻、守信义,唯此或能亡羊补牢。否则,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人穷得就只剩下钱了!试想:一个整天呼吸着有毒的空气、喝着重度污染的水、吃着有毒的食物,成天按着自己鼓鼓的口袋担心被别人算计、一有机会却又去算计别人的民族,这样的民族还 会有希望吗?!
分页标题
【第6篇】
很早就对凯歌导演颇有好感,不知是因为有才才有美一女相许,还 是因为美一女提升了导演的知名度,或者相互辅佐映衬,也许凯歌导演就注定有艳福之人,先是之前的倪萍(那可是当红的央视当家花旦,虽然现在已是昔日黄花),凯歌导演那其貌不扬的长相可就有他的魅力,或许从古至今郎才女貌都是佳配,但倒过来就不和谐了,他和洪晃的相识感觉就磨灭了凯歌导演的才华,不和谐的音符造就了洪晃的“杯具”。
12月1号在所值班待在寝室看了赵氏孤儿的首映式,感觉陈凯歌导演是个很有思想深度的导演,所以决定12月4日公映到电一影院去观看此片。到了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这事,我约了一妈一妈一一起去天河影城看《赵氏孤儿》,本准备看8点多钟的,可我们去迟了10分钟,电一影票已经售磬,看9点半的。等待的时间坐在那里找了个小店修指甲,店里的服务员问今天放什么电一影怎么这么多人?主演都是谁?我回答了她,告诉她主演是葛优、黄晓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说你们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说我们是冲着凯歌导演的电一影去的。真是觉悟不同,修指甲的服务员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赵氏孤儿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绎了程婴救孤的故事,这场斗争中劫后余生的赵家婴孩在经历这场浩劫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屠岸贾那一陰一险的嘴脸在重重地将程婴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曝露无疑。这是人一性一卑劣的本质,毫无人一性一可言。
观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的体会有三:
一、政治斗争的残酷。赵氏家族权倾一方,而屠岸贾却在排挤中酝酿了一场陷害赵盾的一陰一谋,在赵盾的儿子战胜归来的庆功宴上,他策划了图谋篡位的一陰一谋,并假传临终圣旨,赵家灭门,300多条生命在这次斗争中丧命。朝廷的斗争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颠覆一性一的变化,屠岸贾辅佐年幼的君主大权在握,成了朝权的实际掌控者。不过他最终死在赵家独孤的剑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轮回的结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凛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婴在那么紧急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孤儿开辟了条活路,实属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们微不足道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生命都无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应对,牺牲了自己的夫人和儿子成全了忠义大业。在一奸一恶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数年让屠岸贾对赵孤产生感情,最后让赵孤亲手杀了屠岸贾,这样戏剧一性一的故事情节只能说是恶人有恶报。
三、帅哥黄晓明脸上的那道伤疤。屠岸贾的心腹韩厥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赵孤,而遭到屠岸贾的剑伤,毁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让人感觉扼腕叹息,这也是整部戏中悲情角色在生命中的延续,让我们活生生的看到这样一个悲情一人物活跃在屏幕,这块伤痛会伴随他一生。
虽然这部电一影感觉在情节的处理上可能有些荒谬,但在大结局诠释了它所蕴涵的意义。感情比武器更具杀伤力,它可以捣毁人的一精一神阵地。
【第7篇】
昨天看了《赵氏孤儿》,感觉不象有些网友攻击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实有虚构及不通之意,主题倒也鲜明。
如一、在秦汉时期才发明了马蹬,这样才使可以骑兵稳坐马上,挥刀搏击,拈弓射箭。而剧情中的历史应是春秋时代,距秦统一还 有数百年,那时的骑兵只是个运输工具。人四肢并用,专心致志,仅能保证不至于在奔跑中坠一落,何谈对砍。
二、程婴之妻并未死于屠岸贾之手,而是与程婴一起忍受着丧子之痛,含辛茹苦抚养赵武成一人。
三、为使赵武安全避难,与共同密谋,设定环节,由程婴将亲子一交一付公孙杵臼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致使公孙杵臼与亲子当场被杀,从而瞒天过海,骗过聪明的屠岸贾。而并非如剧中所述,亲子误送被扣,赵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于程婴的告密,为人之不齿,夫妻二人在众人羞辱中艰难度日,此种状态对程婴付出的仁义应该是一种鲜明的衬托,但剧中没有太多表述。
五、赵武是在晋国君良心发现后,就象灭除赵氏时,没有国君的首肯,屠岸贾再大的权势,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飞之死,众人只恨秦桧,而并不或不敢指责真正的凶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厥等人趁热打铁下,仗义执言,晋国君遂感知赵氏之忠义,寻找其后人,让赵武继承先人之位。其后赵武在权势具备的情况下,一举灭掉屠岸贾。而不是剧中描述的决斗所致。
六、程婴的高风亮节反映在其完成了这个千金一诺的使命后,不愿独自苟活,而选择自一杀以谢公孙杵臼之忠义。而非剧中描述的为屠岸贾所杀,也非死后去追随其一爱一妻的亡魂,显出英雄之气有些儿女情长之败笔。以上与正史不符之处,或与导演的艺术手法有关。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程婴的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的一精一神,是不可能再现的。不能说良心被狗吃了,确因不少人因为忽略了价值观和道德情一操一的培养和养成,从而随波逐流,一误再误,麻木不仁,将错就错,以至于渐行渐远,无法回头。程婴的气节和忠义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来自于他坚韧的内心世界和长期树立的仁义之志奠积而成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无论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必然是一种结果。我们崇敬英雄之时,更应该体会他们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们用生命去诠释的一精一神,是希望后世之人去认可、去追随,而绝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