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正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200字_读后感

日期:2022-12-270 次浏览

【第1篇】

生命是短暂的,你要在短暂中寻找它的价值。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过:“把你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看,总有一次你是对的。”把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在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领悟了许多,也从此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探索生命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盲聋作家、教育家。她在一岁半时被疾病夺走了视觉和听觉,然而在黑暗又寂寞的夜里,她在苏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读书和说话,逐渐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神奇之处,即使像黑暗和寂静这样的事也不例外。而且,她已经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所以无论身处何境,她都会欣然面对。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海伦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及其固有的精神价值给深深地震撼了我,她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更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

热爱生命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张海迪,眼前浮现出这位身残志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海迪五岁时患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了了100万字。她还自学医术,为人们治病。张海迪说:“活着就要为社会做出有利的事情。”她身残志坚,坦然面对生活的考验。她特爱生活,热爱生命,只要是真正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个人力所能及的,她都会全力以赴。

思索生命

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呢?你好好利用它了吗?生命是短暂的,更是宝贵的。然而,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还是会把生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谁都知道,有朝一日我们都会死去,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那一天描绘成遥不可及的“将来事”。在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时候,死亡完全是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东西。我们也很少去想这件事。光阴绵延伸展,似乎是一种没有尽头的风景。所以,我们都会埋头于那些微不足道的生活、工作,而几乎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是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

人人都知道那个老生常谈的道理——直到失去的时候,我们才会珍惜曾经拥有的一切;直到生病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健康的可贵。如果你领悟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你会发现,你所看到、所听到、所接触过的每一件事物都变得异常珍贵,因为你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使用过你的感官。正如海伦所说,黑暗会令我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使我们懂得声音的美妙。生命的轨迹,在一切道路上都是那么美好。

所以,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学会去接受它。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珍爱生命,不要放弃,让信心成为命运的主宰。

【第2篇】

寻找黑暗中的自强

古人云:“男儿当自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从武将岳飞为国自强舍命求天下之平安到现今文人史铁生双腿残废却带着痛苦努力探寻出路。以前,我对自强这一个抽象名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部分,自从,我读了一本书之后,受益匪浅,更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自强对于我和现在的社会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偶然间,我有幸读到一本用钢铁般意志铸成的成长之书。

书的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她失去光明,却没有失去希望。

前半部分书里描述了主人公成为了残疾人后被痛苦和无助笼罩的悲惨生活。但是,阳光悄悄来临,主人公在遇到她生命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她的老师之后,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坚强起来,开始拾回女孩子的那一份对于生命,自然的热爱。随着主人公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学求知的年纪,于是,主人公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坚持求学。终于,多年的泪水与艰辛得到了证明,主人公破茧成蝶,多年以来的汗水与苦难让她不忘帮助像曾经的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整本书语言朴实中透露着真情,这种情感是有温度的,是带着气息的,仿佛就从一页一页的书中传递出来一般,不加雕饰,浸入人的心脾,感染人的灵魂。

最忘不了书中的一句话:“把你活着的每一天当做你的最后一天”是啊,只有珍惜当下,才能珍惜未来,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一切带有生命的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告诉自己要活得精彩,这样,你才能在熊熊的烈火中重生,告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当第二天阳光轻轻抚摸你的脸庞时,你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谢一切来自生命的给予。当你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站在人生的谷底时,你就会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痛苦,明日就是光明”,你就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真正的强大起来,而且这种强大不是表面的装饰,是由内而外的全副武装的强大。

在这本充满艰辛与希望的书中还写道:“他们费尽心思,冥思苦想,让我的缺陷变成了美好的标志,让我在无力改变的阴影里平静而愉快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其实只要有了奋发向上的自强,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人生运筹帷幄,就可以:“泰然处之”,安之若素地面对种种意外。“他们”的费尽心思远远不够自己的“冥思苦想”重要。想明白了如何面对未来,即使是在黑暗之中,也能找到方向,即使是在暴风雨中,也能站稳脚跟。所以,如果把自强比作灯,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成为拥有亮光的行者。试想,如果不是主人公自己意志坚强,不是自己有着对光明的向往,那么旁人再多的劝说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强的代言人。

犹记得在升学军训的时候,我们的教官特别严格,在几乎40摄氏度的酷暑之下,让我们一动不动地站军姿。这期间,有些同学体质娇弱,中暑昏倒,有些同学汗流浃背,难耐高温。可是没有一个人主动退出,即使摔倒,我们也能坚强地爬起,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自强的心永远都在搏动。不需要搀扶,不需要特殊照顾。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是华夏子女,我们的心中装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骨子里,存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奋发向上,吃苦耐劳。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山里的孩子。配图上一个个七八岁的孩子,背着比自己还大的箩筐在田地里行走,怀里还要抱着自己的弟妹。如此艰苦的环境,如此重大的担子,他们却要逆来顺受。从他们的眼中展现出来的没有埋怨,没有愤恨,从那一双双明眸中透露出来的是自强的光辉。我相信凡有情感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就是这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位奇女子—海伦·凯勒,就是这种精神—自强不息,让我的心深深颤动。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西方到东方,从美洲到世界各地,这本书,带来了人类的智慧与真性情,在世界各地播撒了自强之美,告诉一个个在黑暗中踌躇的人们:“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