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在古诗诵读中融入德育内涵浅探》

日期:2022-4-200 次浏览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德育内涵的“古诗诵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参考书》未给一席之地,众多的语文类刊物也不见这方面的片言只语;就是每年一度起着指挥棒作用的高考试卷也难觅其“芳踪”,由此看来,古诗词诵读早已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了。

目前,中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堪忧,在各科教材德育功能弱化而又倡导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载道明理工具的语文学科,本身有丰富而独特的思想内涵且占总量20%多的“古诗词诵读”,理应成为当代中学生拓展视野、增知明理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应当肩负起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使一代新人在接受中华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

一、从古诗词中感受志士仁人的崇高人格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闪耀着人格光辉的一代雄杰和感天地,泣鬼神的宏伟篇章。这些既是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又是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崇高人格的教材。

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位一生清明廉正的明代重臣,借咏石灰坚贞不屈的品性,表达了不屈服,不媚俗的节操和不畏艰险,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问焚烧若等闲。粉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读着这些通俗浅显而又有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诗句,联想到他功高权重生病后连油盐、酱醋、萝卜、青菜都没有的窘境和他最终为明王朝的基业而被杀的壮举,于谦的那矢志报祖国,不怕牺牲,只求清白传世的崇高人格跃然纸上。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说到文天祥,胸中泛起的往往是自豪感和沉重的责任感的双重感喟:状元丞相,富贵不淫;民族英雄,爱国诗人;生不逢辰,外侮频频,屡战屡败,被俘遭杀。“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作述说了自己起兵抗敌四年来的艰难历程后,又以昂扬的斗志,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这一忠贞爱国的千古绝唱。读着 这浩气贯天的壮美诗句,谁不为我们民族历史上有一位彪炳千秋的英雄而自豪呢!

一首诗有更多的读者,就会有更多的认同者。这种认同,往往是渗入人 的思想意识,甚至是可以生根的。尤其是在崇拜英雄的年龄阶段多向青少年讲述这些志士仁人和他们的光辉诗篇,让他们的胸中时时激荡着爱国主义的情涛,这种德育功能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二、从古诗词中了解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

引导中学生从古典诗词中了解封建的腐朽、黑暗,既可以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诗人和诗中人物敢于反抗压迫,敢于暴露黑暗的斗争精神从而提高他们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选自《窦娥冤》的《滚绣球》这折曲子。窦娥被张驴儿父子诬陷下毒,昏官不辩真相,颠倒善恶,打得他“肉都飞,血淋漓,”最后竟判他死刑。窦娥临刑时对自己的冤屈发出三条誓愿:颈血沾练,六月飞雪,三年抗旱。这些愿望后来都实现了,虽然违背了物理,却足以说明窦娥的冤情之深。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冤祸定能昭雪,正义定能伸长。《滚绣球》是窦娥含冤赴刑中对天地的控诉:“天地合,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正是从自身的困难经历中,她彻底地否认了天地的神圣和公正,富人坐恶而逍遥,穷人有冤无处告。“地也,你不为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天地鬼神是封建上社会统治秩序的象征,斥责天地,就是斥责封建统治。窦娥的悲惨一生,清楚不过地暴露出封建统治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无比恨和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腐朽统治的强烈的批判精神。

三、从古诗词中领略绮丽多姿的壮美河山

古诗词诵读里有不少描写壮美河山名胜古迹的篇章。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中国的无限热爱、眷恋之情。学习这些诗作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亲近感依恋情。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一守描写西湖自然风光的著名绝句。前两句描绘了晴雨变幻中的湖光山色:阳光照耀下,湖水荡漾、波光闪耀;雨幕朦胧时,雾漫群山,云烟飘渺。后俩句湖光山色,晴姿雨态描摹中宕开笔墨,以一个新奇贴切的比喻,概括西湖山水的精神气韵:以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妩媚动人的西施,来比喻无论放晴还是下雨都美丽动人的西湖风景。诗人把西湖和西子天然美的资质都统一在一起,形象逼真地描摹了西湖胜景的自然多变和绝妙无双,令人联想无穷。读着这样的礼赞西湖山水的绝妙好句,我们很自然地和诗人一起,油然而生对战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从古诗词中体味真挚纯粹的人间亲情

亲情、血缘情、朋友情、同志情,是人世间价值无比的一种情愫。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已,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亲情这一维系。所遗憾的是颂扬天下最圣洁的人性美-母爱的诗作寥入晨星;所幸的是,古诗词颂读里有两首这方面的诗作。

青少年是一个呼唤理解,寻觅友情,渴望关怀的年龄阶段。利用古诗词诵读里有关颂扬情谊的诗作,既可以十他们体味人间亲情,又可以培养他们崇尚友情的道德情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意在劝慰朋友不为离别而悲哀,读了至友之情油然而生。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别开生面,显示了诗人在对待感情上表现出的一种超脱和理智的态度?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那么无论天涯、,海角千山阻断,万水隔离,而情感交流,不是如比邻一样吗?昂扬的情绪,乐观的曲调,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实在是歌颂友谊的亘古佳句!

又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弥漫的烟雨弥漫的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秋意也渲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烟雨中,更汇聚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天色微明,友人北归,遥望远山,别绪顿生。洛阳亲友要知道我的现实境况么?请友人带去的不是竹报平安,而依然是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联系诗人已两次被贬,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当时交通落后,音讯不畅,与亲友今生今世极有可能不再相会的形势下,诗人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他们,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更能表达出对亲友的深情。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亲友之情。

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严重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过时的思想教育方式,现行不尽科学的考试制度和用人制度等等。彻底改变存在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师显然是人微言轻、回天乏术。但古诗词诵读那丰富的内涵,无疑是治疗这思想问题,提升人的灵魂的良药之一。愿我们顺应素质教育的历史潮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充分利用诗词丰富的人文价值,为提升新一代的灵魂、构建“和谐语文”而尽绵薄之力。

继续浏览有关 的文章